被顾至捕捉到视线,曹昂并未当场移开,不避不躲地定了一会儿,朝他露出一个歉意的笑。
那歉意坦荡而真诚,明明白白地向顾至展示他刚才的所想,并为此觉得抱歉。
显然,在荀彧说出“里应外合”这四个字时,曹昂的确第一个联想到了顾至,并对他的身份与立场产生了怀疑。
但这份怀疑,仅仅持续了几息,便在与顾至的对视中烟消云散。
顾至先一步转开了目光,事不关己地走在人群的边缘。
似曹昂这般,连疑心都表现得直率磊落之人,反而令他无话可说,甚至连丁点火星子脾气都难以生出。
荀彧与身后的族人站在东南方位,恰巧隔在顾至与曹昂的中线上。
即使相隔了不近的距离,但因为站位的角度,方才顾至与曹昂的所有神态,都清晰地落在他的眼中。
荀彧目不别视,对这短暂的异样视若未见,更没有再对曹昂做更多的劝诫。
年幼的阿猊似乎对气氛甚是敏感,哪怕对眼前的境况茫无头绪、一头雾水,他也跟从心底的直觉,悄悄地往曹昂的方向靠近了一些。
察觉到身侧猫过来的小团团,曹昂脚步微顿。
下一刻,一双鬼祟祟的小手探了上来,揪住曹昂腰间的束带。
曹昂瞥了弟弟一眼,发现他正在偷瞥顾至。
想要询问的话语被压入腹中。
顾至,曹昂兄弟及所携护卫,荀彧及所携随从——三方在安静而略有几分怪异的气氛中,缓缓前行,直到抵达曹家临时修葺的宅院。
荀彧将大多数随从留在院外,由曹家护卫安置,只带了两个人进门。
一进院落,就看到挨得过于密集的屋宇。
荀彧脚步微停,面上没有任何惊讶之色。
“诸位,失陪。”
走进前院,顾至丢下这么一句话,径直走向东边的那间正屋。
荀彧的视线随着他的身影微移,看到了那扇满是栏杆,仿佛监牢木槛的窗户。
“……?”
见多识广的荀彧,被一条条竖着的木棍撼动,目光稍稍凝固。
向来坦荡的曹昂莫名生出一丝窘迫。
像是为了避免荀彧误会,误以为他们家折辱客人,曹昂连忙开口解释:
“这是先生……顾郎的要求。”
这话说得有些失语,就连年幼的阿猊,也在这时投来不信的目光。
世上怎会有人主动将自己的卧室改造成牢房?
不管是真是假,荀家随从看向顾至的目光都多了一分隐晦的怪异。
唯有荀彧与顾至淡然如初。
对于曹昂的话,荀彧并未质疑,他目送顾至回屋,温声致谢:
“多谢处士襄助。”
顾至没有回头:“从未相助,何需言谢。”
他抬手推开房门。
“咚咚”——
窗边竖着镶嵌的木棍,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临时安装上去充当监牢风景,质量不佳的木棍,仅仅因为一个开门的动作,就散了架。
方形窗口空荡荡的,黢黑无光,如同一个长大了嘴,发出狞笑的兽口。
院内没有人笑,所有人都沉默地望着地上的木棍,包括身为东道主的曹昂。
顾至面不改色地捡起木棍,从墙角捡起一块巴掌大的石头,站在窗边,开始乒乒乓乓地修理。
他的动作并不生疏,也并非毫无章法。
就好像,曾经也当过工匠似的。
曹昂立即道:“先生进屋歇息吧,一会儿我找人来——”
却见顾至背着身,已然将一根木条嵌了回去。
他用腾出的手,在颈侧随意摆了一记,传递了拒绝之意。
而后,垂眸看向地面,正准备再拿一根木条。
一只修长白皙,指腹与虎口皆带着薄茧的手出现在视线之内,宽实的掌心,一根木棍被稳稳地托着,递到他的跟前。
视线往上,便是一张如玉列松,英挺得足以令人晃神的面容。
即使已在城门初见时失过神,如此近距离的视觉暴击依然有增无减。
“……有劳。”顾至接过木条,继续敲打窗棂。
荀彧朝他轻轻颔首,未曾多言。
曹昂收了话音,安静地看着。他原以为荀彧准备留下帮助顾至修葺槛栏,直到结束为止,却未想到,荀彧只递了一条木杆,便折返原位。
“听闻曹将军有伤在身……彧欲向曹将军传几句话,不知是否方便?”
曹昂琢磨着,对方要传的几句话,恐怕不是简单的慰问之语,遂更改了安置客人的打算:
“因腿脚不便,未能亲自相迎,家父正懊恼万端,难以入寝。若阁下有空,不妨随我到家父院中稍坐?”
身后的阿猊正悄悄观察顾至修补槛窗,听到这话,面露疑惑。
不是只传几句话就好吗?为什么要邀请对方去阿父院中?
都这么晚了……
阿猊等着这位来自世家大族、气度不凡的士人婉言相拒,可他等来的,是一声毫无勉强之意的赞同。
“合该如此。”
阿猊困惑地眨了眨眼,抬头环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