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开场,漆黑的太空背景下,漂浮着一块块太空垃圾,卫星碎片、废弃的火箭部件、甚至还有一块完整的旧太阳能板。 接着,“星轨护卫-1”出现了,它的机械臂迅速伸展开,在漂浮的垃圾中灵巧穿梭。 一块大约半米长的卫星碎片正高速旋转,仿佛一颗隐形炸弹。 机器人精准地锁定目标,机械臂末端释放出一束蓝光,瞬间稳定了碎片的旋转。 随后,另一条机械臂轻松抓取碎片,将其放入后部的处理模块中。 几秒钟后,处理模块中吐出了一个规则的金属板块,显示着加工完成的字样。 李凡打了个响指:“看到了吗?‘星轨护卫-1’不仅能清理垃圾,还能把它变废为宝。这个金属板块,可以直接用于轨道设施的维修和扩建。” 屏幕上,机器人将加工好的金属板块,自动安装到一座轨道站的结构上,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这就是我们星联的理念——解决问题,同时创造价值。”李凡停顿片刻,目光掠过台下。 “简单来说,我们清理的,不仅是太空垃圾,还有人类长久以来的不负责任。” 这句话一出,全场一片低声议论。 记者们忙不迭地记录,甚至有人激动得直接举起相机拍照。 就在李凡结束演示时,一名身着深蓝西装的中年男子缓缓站起。 他是某欧洲航天企业的首席技术官,表情带着不加掩饰的质疑。 “李总,这款机器人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他微微一笑,但话锋一转。 “不过,我想问的是,这套系统的成本如何?对于全球的太空开发者来说,这种昂贵的清理方式真的现实可行吗?” 他的声音带着挑衅,话语间暗藏玄机。 台下的几位欧美代表纷纷露出附和的神色,仿佛在说:“终于有人戳穿了星联的假面目。” 李凡脸上笑意不改。 他缓步走到讲台前,微微一侧头:“成本问题?您说得没错,研发一台‘星轨护卫-1’确实耗费了不少资源。 但它的效率,足以覆盖这些成本——不如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对比?” 他一挥手,屏幕上立即切换到一组数据图表,显示的是欧美企业过去三年,总计处理轨道垃圾的相关花费。数字直观而刺眼。 “各位,这是过去三年间,各国因太空垃圾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处理轨道事故的开支。而‘星轨护卫-1’,只需要这些成本的五分之一。” 台下再次议论纷纷,那位技术官脸上的笑意僵住了。 李凡继续说道:“我们星联的清理方案,是开放给所有符合规则的开发者的。 只要遵守我们的标准,技术共享完全免费。 当然,如果有人觉得遵守规则太麻烦,那也没关系——未来的轨道规则,不会强迫任何人加入。 只是,您可能得另寻一条安全的航线。”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台下一位欧美代表脱口而出,语气愤怒。 “威胁?”李凡耸了耸肩,摊开双手,语气中带着些许戏谑。 “不,这叫做选择权。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提供选择权。 您要是觉得规则太严格,那大可以继续用自己的办法清理垃圾......当然,结果如何,我就不保证了。” 这番话引发一阵哄笑,许多记者甚至低声交头接耳起来。 欧美代表团有人脸色铁青,有人则低下头不再言语。 发布会结束后,网络上关于“‘星轨护卫-1’清理垃圾”的讨论热度迅速飙升。 视频中的高效处理场景,成为全球社交
媒体的热门素材,配上各种创意十足的标签:“最酷的环保设备!” “清理垃圾中的艺术家!” “太空的终极清洁工!” 同时,李凡那句“清理垃圾,也清理不负责任”被全球网友竞相引用,成为一时热梗。 苏雅馨兴奋地冲进李凡的办公室,把平板递给他:“李总你看看,这数据涨得比我们卫星还快!” 李凡接过平板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数据好看归好看,但这些都是表象。接下来,真正的游戏才开始。” 他放下平板,转身看向窗外。 远处夜空明亮,几颗卫星划过天际,像是为这场棋局画下的隐秘伏笔。 几天后,国际会议中心,巨大的屏幕上,滚动着太空垃圾分布的实时模拟图。 那些看似无形的红点,如同悬在全球航天领域头上的利剑,随着演示的数据不断更新,威胁感愈加深重。 李凡站在发言席上,微微一笑,语调平稳:“各位,这不是危言耸听。随着轨道垃圾数量的增长,这把利剑,只会离我们的头顶更近。” 台下的代表们窃窃私语,但更多的人表情沉重,显然这组数据的冲击力不容小觑。 李凡趁热打铁:“为了避免未来的轨道失控,我们星联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那就是:将‘轨道垃圾清理与资源再利用’纳入国际太空开发标准,并建立一个联合清理与资源分配机制。” 屏幕切换,一份详细的标准提案,呈现在众人面前。 每一条规则都清晰具体,特别是在“轨道垃圾清理技术共享”方面的条款,更是显得大方无比。 毕竟,只要开发者遵守环境保护标准,即可无偿使用星联的清理技术与机器人服务。 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位来自新大西洋联盟的代表霍然起身。 他的语调尖锐,脸上难掩愤怒:“李总,您这套规则看似慷慨,实则是赤裸裸的技术垄断!您要求开发者遵守标准,那谁来定义这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