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兰才走出皇宫城门外,就看见一统卫策马急速而来。
他朝那马上之人喊问:“出什么事了?”
统卫头也不回,应道:“吴三桂剪辫复冠,聚集人马造反了!”
往前,回明府可以暂得安宁。
往后,返君侧必将波涛汹涌。
纳兰一斟酌,毅然决然去往康熙皇帝身边。
养心殿内,玄烨惊座而起。
“你说什么?吴三桂这个奸雄,竟然堂堂易了我大清的发辫和衣装,高举反旗?而且吴三桂还拿下了朱三太子,结果又叫那朱三太子逃了?”
统卫单膝跪地,“回皇上,如今我朝兵力还未有所动作,只是有几员勇将在追查朱三太子的行踪。一经捉拿,即刻带回刑部审问。”
“糊涂!”玄烨一拍桌子,“吴三桂是故意将那不知真假的‘朱三太子’先捉后放,为了引我清军出动,好顺势反攻,那些大将怎么能中了吴三桂的奸计——真的去追他放出来的诱饵?”
“身在战场中,那些勇将自然是没有皇上您看的透彻啊!”统卫抱拳询问,“还请皇上示下,我军该如何行动?”
“稳住阵脚,观察吴三桂的兵马北上的路线之后,再伺机而动,所有击破。另外,八百里加急传朕口谕:朱三太子之事,暂且不必理会,除非是有人自称真命天子要与大清背道而驰,则杀无赦!”
“奴才明白,这就去办。”
玄烨才匆匆向外走去,就跟一样匆匆而入的纳兰撞了个满怀。
纳兰正要叫皇上恕罪,就被玄烨拉了起身。
“吴三桂反了!”玄烨咬牙切齿,“你跟朕一起,到慈宁宫去!”
“是!”纳兰应道,“皇上,吴三桂先反,我清军平藩师出有名,天道必将站在您和大清这一边。故而您分寸不要乱,照着臣之前在地图上所画的线路,结合实情来下判断,定能做出正确决策。”
“纳兰,那幅地图你带在身上没有?”
“没有。但是臣可以当着皇上您和老祖宗的面,边画边讲……”
“好,先这么着吧!地图是样好东西,绘制者存谋略和器量于心,观图者解战术和实况于眼,心到眼到,必将出上上策!”
*
慈宁宫。
孝庄太皇太后处变不惊地稳坐在正殿中央,威严地看着玄烨和纳兰。
纳兰在一边画地图,祖孙俩则面对面地在对话。
孝庄问:“吴三桂叛逆大明,被汉人骂为第一国贼!如今他竟然能够集结汉人造反于我大清,皇上认为是何故?”
“这吴三桂快六十岁了,孙儿才二十出头,那些汉人们估计是觉得:指望经历过更多世故的人更指望的上吧!孙儿心里头自然是不爽快:分明是我大清入主中原、倡导满汉一家而治,那些汉人却宁愿为吴三桂所煽动,认为我大清是侵占和亵渎他们的正统文化,才倒向了反复无常的恶贼吴三桂!”
“皇上要是起步就没有拿出对的主意来,以后必将使得吴三桂祸满天下。”
“幸亏是朕有先见之明,河运漕运早已派人疏通、改造、治理、设防、步兵,吴三桂即便是走水路,我大清也能强力御敌。”
“皇上是决定挥师与吴三桂正面交锋吗?”
“打,必须要打!”玄烨满怀雄心,“但是要以河为界,以北面为地盘来打!”
“孩子。”孝庄转向纳兰。
“臣在。”纳兰搁笔回头。
孝庄问道:“皇上如今一脑子热血,以为打败了吴三桂一个人,就能让另外两个藩王臣服、就能让天下百姓脱离苦海,却不知道这一仗要是打的不对,即便是胜利了,也会激化满汉矛盾,你怎么看?”
纳兰应道:“吴三桂只要离开云南且不走水路,就是虎落平阳,朝廷大有把握将他拿下。而汉人们之所以追随他和拥护他,有心中认宗源之因,也有惧怕他和服从他之果,所以是人人忐忑。臣认为,满汉矛盾不会因为这一仗而一发不可收拾。”
孝庄半相疑:“你也觉得应当马上攻打?”
“是。”纳兰肯定道,“吴三桂的反心和动作已经明显,朝廷对他招安彻底无用。退一步讲,即便是吴三桂谎称同意撤藩、在云南颐养天年,那朝廷也没法答应他的《抚恤条款》,还不如与之决战,年年推进,可得善果。”
“好!”孝庄点了头,“既然战事迫在眉睫,那就排兵布阵、隔海相望备战!”
“来人!”玄烨对外喊了一声。
“请皇上吩咐。”立刻有侍卫进来。
“传朕命令:第一,立刻抓拿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免他弃父而逃,去往台岛纠集新势力;第二,派精兵南下,务必封锁住广东和福建两地的邮便、粮草、兵马通路,以免耿精忠,尚可喜联手内援吴三桂;第三,吴三桂的部下王辅臣等人手中,握着不下十万兵士,传朕意思:他等若是愿意归顺我大清,起兵倒戈于吴三桂,功成之后,朕大大有赏。”
“臣即刻去办!”
听罢,那侍卫负命告退。
“皇阿奶,纳兰,朕认为:现在吴三桂和我大清两方势力都有所出动,那不知道真假的‘朱三太子’也不会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