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中秋当日,皇家的家宴没有大办。
过后,玄烨为赫舍里皇后的嫡长子承祜办了一场小宴,消息传到孝庄太皇太后耳中,孝庄立刻叫了玄烨去问话。
玄烨只是拿“孙儿要多兼顾着些皇后母子的感受”来回应。
孝庄责备道:“皇祖母看皇后没有那样的自傲心,只是皇上对她们母子恩宠过盛。等到除夕之时,皇上不可再这般铺张。”
玄烨道:“孙儿只是办小宴,与后宫众嫔妃一同进食事,没有请戏班子来撑场面,也没有叫歌姬舞姬来献艺,怎就成了铺张?况且承祜岁岁成长,理应有所贺,孙儿不觉得哪里不妥。”
孝庄教导道:“皇子过生日,内务府、礼部、太常寺、户部、工部自然会筹办妥帖,用不着皇上亲自施恩筹谋。皇上不要忘了,照着祖制:当朝天子的万寿节生贺、太皇太后的圣寿、嫡长子或是皇太子的诞辰,每隔三载,都应当大赦天下。所以,不可随心庆贺,更不可未到先贺。“
“孙儿知错了。“玄烨垂首,”以后不再犯就是。“
有侍卫来报:“启禀皇上,太皇太后,翰林院的蔡大人和徐大人等,已经拟好会试试题,恭请皇上圣阅。”
玄烨立刻向孝庄跪安,回到养心殿审题。
*
玄烨端坐在主座上。
顾问行在玄烨的目光中向前,对那两位翰林院的大儒道:“蔡大人,徐大人,你俩拟好的题目可以呈上来了。”
“且慢。”徐乾学正色道,“请皇上让纳兰公子回避。”
纳兰在玄烨挥手的动作中,应了“臣告退”三个字,就离宫回家了。
徐乾学把自己“承明制、启新制”弄出来的《四书五经》填空题样题上交,然后道:“皇上,臣跟诸位大人慎重商讨之后,决定采用‘题长法’和‘截搭题’来设题。【注1】”
玄烨一看,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差点没有转过来。
“徐大人,有些文句摘录,在你们眼里好似简单,但是放到天下读书人笔下,就是道道难关,如此你还觉得可行吗?”
“回皇上,要是不将《四书五经》当中的文句错序重排、错章交接、乱移自点,恐怕难以考察读书人们的思辨能力。难归难,确实判断读书人们心理素质和应变本事的新招,还请皇上酌情谏纳。”
玄烨没好意思承认,自己要是乔装打扮、跟纳兰一起去赴考,怕是要对徐乾学弄出来的“新式试题”交白卷。
“蔡大人,你的意思呢?”
“回皇上,科举之变,不离其宗。只要考生们的学问足够扎实,定是能够对难题迎刃而解。至于答不上来者,肯定不是个数,酌情结合其他科目的卷子再录取就是。”
“好,朕准了!”玄烨一锤定音,“这个新题制,以后就这么施行下去。科举每三年一次,足够天下的考生们准备。”
蔡启僔和徐乾学齐声道:“皇上英明。”
“翰林院准备的样题,就先在朕这里放着,等到朕批复以后,再最终定夺。你等不可做出泄题之事来。”
徐乾学嘴上应着“遵命”,心里却想:皇上您没有把试题单独拿出来跟纳兰容若一起讨论算好。
“你等回去翰林院以后,好好把前几次科举的卷题拿出来再审,写一份领悟书到朕手里来。”
“皇上。”徐乾学申诉道,“俗话说承前启后,臣等要是向后去总结得失与经验,怕是会陷入之前的命题套路和阅卷遐思之中,不利于推陈出新来筹备接下来的会试啊!”
“怎么?”玄烨冷问,“徐大人你连前面的真题和判题标准都不敢面对了吗?”
“臣不敢。”徐乾学不敢触怒君颜,“臣只是实话实说、就事论事罢了。”
“那就照着朕的旨意去做,你等退下吧!”
蔡徐二人对看了彼此一眼,才悻悻向康熙皇帝跪安。
玄烨叫了顾问行上前,道:“会试的试题有了眉目是好事,但最终的裁决者还是朕。”
顾问行奉茶道:“照奴才看,会试的题目再难,有纳兰公子这块珠玉在,也能交出一份满分的答卷来,不会叫会试落得一个:同期的举人们‘无可作答’者的尴尬局面。”
“顾总管。”玄烨一磕茶杯盖子,“你是变着法儿来向朕说:纳兰容若才学天下第一吗?”
顾问行慌给自己圆场道:“奴才不敢,位高莫过是天子,才高也当属是天子。”
“你退下吧,朕想一个人静一静。”
“万岁爷,依奴才所见,您是被蔡大人和徐大人送来的样题伤了自尊,莫不如是您自己来出题可以挽解这心中的忿懑情绪。”
“有道理。”玄烨点头,“朕指望那些大儒们卖弄学问来刁难会试考生们做什么?朕亲自出题来选拔人才最为上策。”
没一会儿,玄烨拿起样题的纸张,交给顾问行,嘴角勾起一丝令人意味难懂的笑。
“顾总管,你安排人把这些送到纳兰手里去,就说是朕的意思,叫他自己开悟。”
“万岁爷,您把已经用不上了的样题拿去挑衅纳兰公子,奴才就怕纳兰公子太聪慧,一下子把圣意了然于胸。”
“挑衅?朕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