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容若被明珠叫到房中。
桌上,摆放着两样的东西,看样子是刚刚送来的。
明珠道:“内阁学士徐乾学,遣人送来了我喜欢的名家的字画和适合你阅读的古抄本十二卷。如何,在你即将进入国子监读书之际?”
容若拿了一卷古抄本在手,“这是明摆着在暗示阿玛:照着容若的资质,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教不了,得由他的哥哥徐乾学亲自来教。”
“我儿自小是我亲自教骑射与诗书,到国子监读书,也不过是适龄之举。徐乾学竟然敢先走这么一步棋,投纳兰父子所好,真是应了一句话:满人官员多质朴,汉人官员多取巧。”
“儿不巧看到了一份密折,上书‘天江一览’四字,看着像是站在明党一边盼着阿玛举荐的治水能人靳辅能成事,但是仔细一想,就是奉承皇上之举,上书者是个不折不扣的弄臣,阿玛应当能猜到此人是谁。”
明珠点了点头,然后谨慎地问了句:“皇上连密折都让你看?”
容若有自知之明:“儿以后会谨慎,知道太多和介入太多皇上的公务不妥。免得到时候太皇太后责备和群臣弹劾,儿想自保也保不了自己。”
“皇上主动叫你分忧是一回事,但是用此举来暗示你:明珠哪里做的不妥、明珠什么行为踩了线、明珠有何举动触怒了龙颜,又是另一回事。你要自己把握好分寸啊!”
“是,儿记下了。”
外头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管家进来,询问道:“请老爷和公子的意思,徐先生送来的字画和古籍抄本,是留下?销毁?还是还回去?”
容若道:“徐先生送书给我是一回事,我领不领情是另一回事,如果徐先生不知我的态度,日后师生之间的交锋岂非无趣?那些书,拿到我书房里去。”
管家应了“是”,复对着字画问:“老爷的意思呢?”
“本官不想打开来看。”明珠把字画一推,“立刻销毁,不可留痕迹。”
“快去按照阿玛的意思办。”容若催道,“你自己亲自办。”
“阿玛割爱了。字画,的确是销毁妥当。”容若淡淡看着明珠的神情,转而道,“只怕是送书和送画过来的人,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
明珠饮尽盏中茶,“这一趟‘送礼’,徐乾学不亲自来,足以说明他的心思。”
“可见他手下也有不少愿意豁出性命去为他办事的人啊!”容若疑惑问,“这在汉人当中,是不是叫‘义气’?”
“明索党争,比起汉人们的‘义气’之聚,算得了什么?”明珠冷笑,“汉人们的串通一气和同舟共济,才是朝廷的一大患吧?”
“可惜。”容若想到皇上想登泰山之事,“要想皇权正统,满汉一体之策还得对那类有才学的汉人有所包容啊!”
明珠忽然气的的一拍桌子,怒道:
“我进谏皇上重视汉学和理学,也重视对我的三个儿子的汉学教育,结果换来什么?朝中竟然有人匿名弹劾:明珠一为结交党羽,二为投皇帝所好,三为修书扬名,四为教子误国,五为集结门生,所以才那么干!”
“哦,阿玛的‘五大罪’,其中儿也担了一条。”
明珠看着容若脸上的温润笑意,倒也减了减怒火。
——我的容若尚且风轻云淡至此,我也不能动干戈过甚。
——把自己受的那些气发泄在儿子面前,说白了还是我明珠“无能”啊!
*
晚膳后,容若邀明珠到渌水亭散步。
明珠看不进去风雪和冷月,心里装的还是官场之事。
容若瞧着走廊内部沾雪的花卉,心情尚佳。
明珠终于停下脚步,问儿子:“十日后你到国子监读书,准备的怎么样了?”
容若道:“儿以为,除了音乐之外,其余各项授学科目:经史、诗词、礼仪,自身都已经接近完人,便以深究博引、广猎新域为主。。”
明珠问:“徐乾学的人品为你所不耻,但他家里的藏书可是吸引你?”
容若笑道:“古本、珍本、绝本,儿自然是爱,徐先生若是肯为我开个自由阅读的准,我倒不想拒绝。”
“你真不怕徐乾学在藏书楼里、趁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之时害了你吗?”
“儿要是因此死了,那就是儿的大意;反之儿好好活着,又把知识海纳在胸,那就是儿的本事。”
“阿玛是担心你,你额娘也一样。”
“阿玛额娘放心吧,儿只是去国子监接受一程人生历练,让自己这颗还未怎么接触过——极致的人性黑白与冷暖的心,开扇窗。”
“苦了你呀,容若。”
“是苦,儿明明一直活的透彻、看的透彻,却非要去面对学业上的勾心斗角。儿的确是不喜欢。”
听儿子说了这么一番真心话,明珠感同身受。
当年明珠通过勤学苦读考取功名,进入国子监,也不过是表面与人切磋文章和讨论经典罢了,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提防同期和盘算自己的前途。
如今自己官居高位,可以让爱子容若历经层层选拔入读国子监,本该是件乐事,却因为各种利益关系而使得:父子二人都觉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