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温度已经开始上升,洛云宜把小孩抱到背篓里坐好,背着他回家。
背篓底下放了一件旧衣服和两片尿布,防止他在外面拉了睡了。
到家没多久,舒子英就背了半背篓胡瓜过来。
“这一批能摘的胡瓜都在这里,婶娘你看看够不。”
舒子英拿起一个雕了一朵小花的竹筒杯子,给自己倒了杯水。
过来帮忙几天,她终于没那么拘束了。
“够了,暂时就要这些,称了重吗?”
舒子英点头:“十六斤多,我娘说算十五斤。”黄瓜市价是一文钱一斤,洛云宜给的三文钱两斤。
茄子最贵,市场价都得两文,洛云宜一斤多加一文钱。
毕竟这些黄瓜要是没摘,重量还能长。
“那我现在去背紫瓜。”舒子英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去,背上背篓继续出发。
紫瓜就是茄子。
茄子也可以做酱菜,但是洛云宜这次打算切片晒干,青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炒菜吃。
还有南瓜,嫩瓜摘下来切片晒干,炒肉也好吃。
小石头这会儿又睡着了。
洛云宜干脆把篮子放在堂屋门口,孩子放在里面睡觉。
只在肚子上给他搭了一块布巾。
把自制的蚊帐仔细地罩住篮子,然后坐在堂屋门前的屋檐下,准备开始清洗黄瓜。
(为了方便阅读,只在介绍的时候用古代的名字,后文出现默认古人听时自动翻译成该朝代的称呼)
十多斤,一共四十五根黄瓜。
换了一次水,洗了两遍,洛云宜把菜板菜刀都拿出来,一边守着孩子,一边切黄瓜。
一根黄瓜从中间切开,一分为四。
去掉中间的嫩籽部分。
这一部分当然也要仔细放好,等会儿空口吃也好,加白糖吃也不错。
黄瓜不用去皮,去掉嫩芯部分之后,洛云宜选择再把黄瓜切成长度四五厘米,宽度一厘米左右的黄瓜段。
以后从坛子里夹出来就能吃,不用到时候再改刀。
切好一盆之后,洛云宜就用粗盐腌黄瓜,起码得腌一个小时以上。
把黄瓜里面的水分腌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
腌好第一盆,再坐下来慢慢地切剩下的。
她不怕麻烦,就怕自己没事做。
在现代的时候她就愿意动手尝试新东西,来到这个陌生的时代之后,她更是不想让自己太闲。
闲着就容易胡思乱想,还是让自己保持着有事做,但不劳累的程度就刚好。
舒子英把茄子背回来之后跑回自己家里把菜板菜刀拿过来,准备和洛云宜一起切菜。
“你切茄子吧,我们争取今天把它们都切出来。”
这几天天气好,像这样的大晴天,最多两天就能把茄片晒的透透的。
舒子英点头,默默地开始动作。
虽然她很少做饭,但是切菜她是会的。
切茄片也不需要很多技术,注意厚度别差太大就行。
同样是先清洗,然后就坐下来慢慢切。
花了一早上,洛云宜才切好两盆黄瓜细条。
舒子英切的茄片切好了就直接倒在晒垫上晒着。
晒垫也是竹子编的,和竹席类似,但是比竹席大,长宽可以自己选择。
用宽且薄的竹篾编织形成,两端用厚竹片或者竹子固定,不用的时候可以卷起来收纳,打开就能用。
因为这边的天气变化很快,把粮食直接铺在地上晾晒,容易有泥土沙子混进去。
而且突然下雨会来不及收。
所以就发明了晒垫。
中午没煮饭,只烧了一锅开水。
小石头吃的是开水泡米粉,大米磨成的粉,先倒水,再加米粉,不能直接倒进去,要均匀地撒在碗里。
然后用勺子快速搅拌,让米粉和水混合,搅好的米粉舀起来要能快速滴下去的浓汤状态。
洛云宜和舒子英就继续吃馒头,今天还加了一道凉拌黄瓜芯,麻辣味的。
白糖拌黄瓜也好吃,但是不下饭,和馒头一起吃,还是辣味的更搭。
十几斤黄瓜的嫩芯也不少,洛云宜还让舒子英送了些回家去。
借用了人家的菜板和刀,就算中午人家不做饭,她也不能什么都不表示。
能用东西和钱解决的事情,洛云宜不需要拖着变成人情债。
等中午饭吃完,黄瓜条也腌好了,用清水把盐分洗掉,挤干水分,放到太阳下晾晒,把表面的水分吹干。
天气不好的时候也可以装在纱布袋子里,底下放筲箕,上面用重物压着,把黄瓜条里的水分压出来。
等待的时间正好用来调料汁。
调料汁的时候舒子英也在旁边跟着学,洛云宜就大大方方地让她看。
舒子英一看一个不吱声,实在是被洛云宜豪爽地用料吓到了。
一大碗酱油,一小碗醋,红糖半碗,白糖一碗,白酒半碗。
再加差不多分量的清水,八角香叶花椒,倒进锅里一起煮开。
放那么些东西,做出来的东西得多好吃啊?
这时候粮食产量低,不管是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