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里,像王祥这样的行为艺术还有很多,甚至有好几个,王祥拍马都赶不上人家的水平。
除了极少数的几个真正的孝道,大部分的《二十四孝》故事,都是出于一个目的——炒作。
这些畸形的故事,反衬出的是大汉后期,察举制的崩坏。
察举制,是由地方官员推举孝廉给中央,然后再行选官的制度。
可只要是制度,就必然会有人想要绕过制度走捷径。
所以诞生了这句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秀才,孝廉,才学不好展示,“廉”不好表演,“孝”还不好伪装吗?
由此,才催生了《二十四孝》里那些堪称“变态”的举动。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在魏晋之交这个时候,《二十四孝》还是很有市场的。
而王祥就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
如今年逾七十了,他依旧活跃在魏国的政坛上,担任的还是司隶校尉这样的紧要官职,要说他不是司马家的人,曹髦第一个不信。
“难道司马师没有和他通气?”曹髦心下疑惑?
不过既然他们愿意争,那就让他说,曹髦乐的看戏。
他连忙做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王公有何高论,朕洗耳恭听。”
“陛下,大将军。”
王祥拖着老迈的身子上奏,还不忘带上司马师。
面对这位老臣,司马师也不在是那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点头示意。
王祥接着说道:“国朝宗法自有其制,陛下承继大位,乃是继嗣明皇帝之后,以太后为母。今明皇帝虽已仙逝,可太后仍位居中宫,陛下之母仍在,岂能别封他人?先东海王养育陛下有恩,可荫封现任东海王,或加食邑、或改封号,怎能乱了纲纪,追谥先王呢?”
说着,他停下来喘息了片刻,年纪大了,实在是说不动了。
片刻,王祥继续补充:“若如此做,恐怕先东海王在地下也不得安宁吧?且明皇帝有诏在先,凡以小宗入继者,不可追尊生身父母!此诏已供宗庙,陛下又怎能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