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喏道,“我们家……我们家今年也难着呢!”
“那可难不过别家去,这刚给二少爷买了套小院子,能和别家比吗?”自有一干路人出来评理,“要这么说,卫家一家几口住着几间房,您一家几口住几间房?卫家人可没出来领煤,还搁这发煤呢!”
“就是,边儿去吧,您家真不少这几十斤煤使!这可是烧炕的人家!”
胡同就这么大,家家户户,对邻里的家底也都是门清:京城这里没有炕灶一屋的,烟熏火燎肮脏不堪,那都是村里土坯房才有的布局,第一等的人家,那是灶台砌在厨房,炕在屋里,还有火墙的人家,这是最舒服最清洁的,也说明家里有底蕴,因为修这种通屋的炕,花费比较高,如果不是建房时就有布置,还得请师傅来给墙开洞,若是要砌火墙,那就更折腾了。
再一个,烧炕的使费也大,一般来说,烧炕一天怎么也要五斤煤块儿那是最少的,五斤煤块儿那就是十斤蜂窝煤,而且还怎么暖热,想要暖得往十斤、十五斤去烧,若是有柴禾能省些,可京城柴禾贵,大家都是烧煤炕,这个花费是可以算出来的。
第二等的人家,那就是砌了砖炉子的,这砖炉子也烧煤块儿,一天五斤差不多是能暖和一屋子,凑合着过冬,就是睡觉时还得额外灌热水壶,而且大家也得凑一屋子睡,却又没有炕,挤在床上比较逼仄,因此还是不如炕好。
第三等的人家,那是烧铁炉子的,用的是蜂窝煤,一斤煤块可以出两斤蜂窝煤——蜂窝煤球一般一个也是一斤,是很好换算的,蜂窝煤比较省,但也烧得比较快,如果只是做饭,一天三四块煤足够了,若带取暖,一天七块煤差不多屋里能有个暖和气,但夜里必须要起来添煤球,否则早上起来,屋里滴水成冰,人能冻出毛病。
若是一天能有十块蜂窝煤烧的话——那这样的人家还更情愿砌个更暖和的砖炉子,使费差不多,但砖炉子砌在墙角,能暖一墙呢。铁炉子比起来真不是个。
因此,从要煤块儿还是要煤球,也就能看出各家的底蕴了,不论怎么说,没有烧炕的人家来领煤的,为了两三天的使费下这个脸,和穷人争,实在不值得,既然如此,便见不得秦婶子仗着面皮厚去厮混便宜,卫姑娘把她喝破,不少人都叫痛快,于是再没有人敢下来浑水摸鱼的——便不是卫家胡同的,这附近七八条胡同都来看热闹了,本胡同的街坊看着那,犯不着为了点便宜巴巴的回家取背篓,又过来排小半个时辰的队,还要大声回答买活军的问题,歌颂女娘出门工作——不是真艰难了,丢不起这个人!
过了一个多时辰,煤发完了,卫姑娘往巷子里看了又看,也没人来领了,驼队背上的背篓也快空了,不够再发一趟的,众人商议了一番,便就地解散,木头和媳妇拿着账回去使馆交账,卫家兄妹恰好就回家休息。等到明日再去附近的坊里发放,此时街头巷尾,已经随处可以听到这买活军特色的民谣了——一听韵脚和这直白言语,就是买活军的歌谣,此时敏朝的童谣还都是些‘鹦哥乐,檐前挂,为甚过潼关,终日不说话’,按照时人的看法,这已经算是够浅白的了,直到买活军横空出世,这才知道什么叫大白话呢,倒是把原本的童谣都比得雅驯起来了。
所以说,虽然大家说的都是汉语,写的也都是汉字(买活军所用简体字全都是在古籍中有出处的简书),但语言习惯已有很大的不同,一张嘴,买味冲不冲真是立刻就辨别出来的。卫姑娘原本说话时也注意着,不敢露出太多买味来,今日之后却再无顾忌,回屋之后,不顾喉咙嘶哑,指手画脚,和卫太太学着今日各人的情状,满屋子都是她的笑声,“您是不知道,四柱嫂子被我那一喊,皮都没给臊得熟透了,以后瞧她还敢说我们坏话不?”
卫太太也感到这样的回击非常的解气,不过当着卫夫子的面不好多说什么,只是一边笑一边拿笤帚给卫姑娘身上扫煤灰,“这造得,这罩衫也就是穿这几日了,等发完煤真不能要了。”
“没事儿,买活军说会给我们发一身新衣。”卫姑娘满脸容光焕发,“我自个儿扫就行了,您给大哥扫去,他今日搬上搬下也是一身灰!”
卫夫子在里屋咳嗽了一声,“今日高声大气,喊的都是什么呀?天子脚下,还是得注意点,别教人胡乱说嘴,编排你们个投敌之罪去!”
“爹,那都是朝廷的人跟着看着的——使馆里今日谢七姐都出去舍煤了,朝廷还派护军给开道守护呢,她也那样喊的,也教人童谣,都是朝廷的人知道的——也没说什么,不都是一些宣扬女子出门工作的话吗?”
卫姑娘拍完灰,洗了手脸,拿草纸濡湿了仔细地擦过鼻孔——一擦全是黑灰,又倒腾着嗓子,把嗓子里的灰尘也咳嗽出去,这才换衣服上炕喝茶,“那我说,朝廷想开女特科好几年了,阻力一直很大,他们大概也希望女子出门工作,在这件事上,和使团是一条心,我们只喊这些,也不礼拜六姐,出不了什么事的。”
这话也有几分见地,卫夫子唔了一声,不说话了,过了一会,自言自语地道,“买活军真好手段。”
“快来吃饭了。”卫太太已经端了一大碗面条过来,小锅炸了金黄的鸡蛋酱,“今儿可累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