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煤?”
“要!”
“那你快回去让你娘拿背篓出来!你弟弟在这儿排着——你们要煤球还是煤块儿?”
“要煤块儿——我们家是砖炉子!”
“成,煤块儿二十斤!”
木头媳妇回头喊了一声,卫姑娘连忙在簿子上记账,叫小子按了手印,又拿起了大秤,“我来吧,嫂子您歇会儿。你刚才都秤好几个了——二十斤高高的啊,看好了。”
买活军自个儿的背篓从秤杆上被解了下来,倒入半大小子飞奔着拿出来的背篓里,但木头媳妇并不让他们就这样拿走,手没有松,盯着小孩儿问,“该说什么?”
“六姐好!六姐妙!女娘也能出门去,女娘做工一样好,挣得钱财不亏心!”
难得街坊间有这样的热闹,今日没有下雪,大人们又无心管束,孩子们早就冲出来跟着看热闹了,哪怕是不来领煤的,也早学会了这个童谣,拍着手唱道,“传播知识利天下,女娘做工不寒碜!碎嘴婆娘钉钉板,碎嘴汉子跌粪坑!”
这后两句也不知道是哪个狡童现安上去的,买活军这里教人唱的可只有前头几句,可越是这样的粗俗谩骂流传得越广,这会儿孩子们全都学会了,拍着手在胡同里互相追逐,嘎嘎乐着,众人也是无可奈何。卫姑娘带着笑意摇了摇头,“你回去慢慢走,仔细些,别跌跤了!——你,后巷高家的,你要煤块要煤球?”
“要煤球!”
“煤球能得四十个,你这背篓装不下,快回去拿去,不过你先站住,我问你,女娘外出工作寒碜不寒碜?”
“不寒碜不寒碜。”
“说大声点!”卫姑娘对高四柱家这小子格外苛刻,眼睛看着人群里躲躲闪闪的高四柱媳妇,胡同里看热闹的一群人都往两边散开,四柱媳妇臊眉搭眼,回身骂骂咧咧地走了,有刻薄人高声笑道,“四柱家嫂子,是要骂还是要煤,您可摆出架势来啊?”
见那骂声骤低,躲躲闪闪耸肩夹背,冻得直不起身子的模样,众人都有些瞧不上,有人低声道,“真是个各色人!”
卫姑娘瞧着他家小子满脸通红,心里那口气也早出了,再无不平,而是高声说道,“你们家就是孩子太多,高家小子,回去和你妈说,学好拼音算数,买本老黄历,算好安全期,可别再生了,再生真穷死了!难道还年年来领救济煤不成?”
没出阁的大姑娘,议论起人家房里的事来了,搁以前,不说旁人议论不议论,卫姑娘自个儿都觉得这话说不出口,仿佛失去了未婚姑娘应有的一份矜持讲究,可今日,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大声问话,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女娘出门不寒碜’,她心中也感到,那股子禁锢着自己,长久以来甚至已经让她不知不觉习惯了的行为规范,似乎就在这一次次的叫嚷中逐渐消弭。
尽管天气寒冷,手头忙碌,一次次的弯腰提秤,可她心里却越来越火热,越来越自由,她似乎感到有一种底气,在心中从无到有,茁壮成长,从肺腑中喷薄而出,支撑着她直挺挺的脊背,令她完全不在意旁人的目光——这话有什么不能说的?我心里正正当当,那就再没有话是不能说的!
奇怪的是,这样出格的话,却反而并没有引来人们异样的眼神,曾经卫姑娘每日出去上课,这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邻里间都惹来了不佳风评,可此刻,人们交头接耳间,传来的却都是赞同的声音,望着卫姑娘和木头媳妇的眼神也充满了崇敬,没口子都是夸赞,“到底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两位都是这个!”
她今日是见到了一生中都没有见到的大拇指,卫家姑娘几乎要因为这骤然得到的肯定而有些飘飘然了,就连手里的大秤似乎都没那样沉重——其实,能拿得起大秤的女娘,也教人高看一眼,这大秤要秤出十斤二十斤的煤来,自身重量也不轻,没有一把子力气是很难拿起来的。
如此忙了一个上午,虽然热水没喝一口,也吃了一肚子的冷风,但心头当真火热,两个女娘累得不轻,情绪却是高昂,都感到说不出的解气,今日的行动,对于这些买式、亲买女娘来说,真是让她们扬眉吐气,竟甚至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似乎自此以后,再不必顾忌旁人看法,大可以在这四九城中抬起头来做人了!
“要煤球还是要煤块儿?”
“要煤块儿——妮儿,你们这还缺人吗?你瞧我跟着进来帮手行吗?”
陆陆续续,不少女娘出门来取煤了,其中多有跟着卫姑娘学拼音的大姑娘、小妇人,她们前一阵子多少也感受到了社交上的压力,乘着天冷都在家里为猫冬避风头,可现在,随着满街巷里传唱着买活军编写的新民谣,她们也就像是春天里的花骨朵一样,舒展开来了,冒出头来了。不少人热切地想要跟着她们帮一把,“我会拼音,写得还挺好的——力气也大,我不要工钱,就跟着你们,给点煤就行!”
“这得问上头——我先把你名字记一记,若是能成,我来找你。”
这样的工作,真是不要钱都肯做的,卫姑娘满脸容光焕发,一会儿又似笑非笑对队伍里的婶子道,“秦婶,怎么您也来凑热闹了?巷子里就没有比您更会过生活的殷实人了!”
秦婶子面上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