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历史军事>落难情缘> 第369章 戏游江南(1)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9章 戏游江南(1)(2 / 4)

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转凡成圣。学人上来,请师一点。”

人,总是这样,时时刻刻妄想投机取巧。

所以,自古以来,各种“灵丹妙药”层出不穷;什么“箴言妙语”不胜枚举!

翠岩令参禅师是怎样回答的呢?禅师断然拒绝,说:“不点。”

禅僧问为什么不点?他回答:“恐怕你落入凡圣之见!”

一旁的布袋和尚会心一笑。因为他知道,凡与圣,犹如波与水,风来水变波,风静波为水,二者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别,关键是自心一念。

所谓“烦恼即菩提,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这个禅僧没有布袋和尚的境界,未能理解翠岩令参的意思,思想上依然将圣贤与凡夫对立起来,执着真理的光环,幻想着在师父的点化下转凡为圣。他可怜巴巴哀求说:“请师父将至理告诉我吧。”

翠岩令参禅师无限慈悲,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将禅的真谛表述出来。

他说:“侍者,点茶来。”

端茶倒水,就是禅的心要!离开了日常生活,哪里有什么至理!

另一个禅僧看出了门道,从大众之中脱颖而出,问道:“不带圣凡,当机何示?”

翠岩令参禅师幽默地一笑,道:“你千万莫对别人说我翠岩灵利。”

禅僧一愣,想了想,有所体会,又说:“哪怕是再美妙的语言,也无法描述出、说明白禅的真谛。那么,宗门(禅宗)中的事,究竟如何?”

是啊,禅,虽然无法言说、不可思议,但总得有那么回事吧?

翠岩令参禅师说:“你礼拜吧。”

禅僧礼拜,意味着问答结束。可是,你翠岩令参还没有回答人家的问题呀!果然,那僧说:“学人不会。”

他的意思是说,不领会让他礼拜是什么意思。翠岩令参呵斥道:“你出家行脚,连礼拜也不会!”

布袋和尚听得真切,不由得颔首称是:你礼拜,就是自性的作用!禅,并不神秘。要知道,举手投足,无不是禅。

……

最让布袋和尚意想不到的是,到七月十五日,安居结束,也就是所谓的“解夏”。解夏也像结夏一样,要举行一番仪式。

翠岩令参上堂说:“一夏天与兄弟们东话西语,你们看翠岩我的眉毛还在么?”

禅林传说,若误说佛法,其罪过将导致眉须脱落。

翠岩禅师回顾过去九十天的夏安居期间,经常向大众说法,唯恐其所有说法,已经成为言语葛藤。其言语过失的罪过,可能招致眉须脱落。故而有此一问。

因为,佛法第一义——禅的精髓,乃是穷极的真理,既非言语所能表诠,也不是思维概念所能析别的。

故而,所有的谈论,无论是说心、说性、说顿、说渐,仅仅为了启发学人而不得不说。

所有的教法,仅仅是体验真理的方法,而不是真理本身,这就犹如以手指月。

佛陀说过:“我所有的教法,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目的是让你们更顺利、更快捷地找到月亮;而手指本身,并非明月。因此,凡有言语,都是形而下的。”

翠岩禅师深知此理,然而为化导大众、启发学僧,不得不广说教法禅旨,示现禅机。

试想,历代祖师若不向人开示,大家就无法得到启迪,如何明心见性、开悟得道?

说过之后,他又生怕弟子们错把手指当月亮,误将手段当目的,死守着自己所说的禅法,随即在夏末自设了“眉毛落了也未”之问,以巧妙示现禅机灵活的底蕴。

翠岩令参禅师的这一问,仿佛晴天霹雳,有天崩地裂的感觉!宛若电光石火,迅雷不及掩耳!好像金刚王宝剑,触之则丧身失命!

这句话,看似平常,内含的禅机之峻烈,比威震禅林的德山棒、临济棒,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当时法堂上所有的人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为何难以答复?须知,翠岩是悟道的祖师,他的一言半句,并不是莽莽撞撞随便说出来的,必须要有安邦定国的手段,才能从容应对;

必须顶门有眼——大彻大悟的人,才能明白他的旨意。

那么,翠岩此问,真的千古无对了么?

布袋和尚见大众默默无语,不禁哈哈一笑,自顾自向法堂之外走去。

走到门口,说道:“翠岩老道,分明是贼!”说完,他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贼,是禅师之间的赞扬对方机智的独特用语,是一种幽默的谐称。

自从这则翠岩夏末示徒的公案传出,便轰动了天下禅林,人们竞相参究,纷纷前来翠岩山,拜谒令参禅师,于是,他大张法席,史称“翠岩令参”。

再后来,经过布袋和尚的举荐,吴越王钱镠对翠岩令参的禅法敬佩的五体投地,将他恭请到杭州,住持龙册寺,传授禅法,直至圆寂。

当年,布袋和尚许下了给钱镠请一位真正能说法的禅师的愿望望,至此总算圆满了(这是后话)。

解夏之后,布袋和尚告别令参禅师,走下翠岩山,来到了鄞县东乡的太白山下,造访大名鼎鼎的天童寺。

天童寺由咸越禅师住持丈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