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历史军事>落难情缘> 第214 结缘曹侯村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4 结缘曹侯村(1 / 3)

这东禅寺,最初是江州刺史桓伊为梦远禅师而修建,经历代不断扩建,规模渐大,又因有名僧高士到来当住持而名声大振,成了佛教名刹。此时,由五祖弘忍大师在这里当住持,开辟道场后,广开法门,接引群品,轰动全国,吸引四方信徒。寺里常住门徒多达千余人。

惠能进了“一天门”,见青砖绿瓦的寺院殿堂倚山而建,层层叠叠,在古朴中又显出几分庄严。

拾级而上,穿过了寺院的回廊曲径。途中,惠能从心里惊叹,这东禅寺比起新州的金台寺,气势可大得多了。

惠能透过一缕雕着通花的棕色门棂,看到了里面的情景。

大殿里,红烛高燃,香烟缕缕,里面却是鸦雀无声。

近千位和尚分列成好多行,坐在蒲团上,所有目光都聚焦到讲坛的法座上,专心致志地侧耳恭听。

讲坛的大红法座上,盘膝坐着一位年逾半百的老和尚,他脸蛋略圆,红光满脸,花白的眉毛逶迤到两边,下巴长须飘皑。他正在给弟子们讲解着佛学。他就是誉满四海的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大师(601年~674年)。

弘忍是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本姓周,幼时随母乞食,乡人讥为“无姓儿”。七岁时,邂逅来到黄梅的四祖道信。

四祖道信见这个小孩长得相貌奇似大人,且有如来之相,问他:“你姓什么?”

“姓即有,不是常姓。”

四祖道信再问:“那么,你姓什么?”

“是佛性。”

四祖道信:“如此说来,你没有姓了?”

“性空,故无。”

四祖道信异常惊诧对随行的徒弟说:“此儿乃非凡之器,日后当是传灯之人。”便带着小孩来到他的母亲面前,请求允许她儿子跟随自己出家。

一般来说,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怎会舍得?岂料,他的母亲被一种冥冥的灵感所驱,爽快地答应了:“他在我的羽翼下长大,只能成为耕夫樵人。既是大师之请,当应有鲲鹏之势。”

四祖道信即为这小孩剃度,取法名“弘忍”,带回蕲州东山,开始修行。

弘忍在东禅寺勤修苦炼,道行渐高,常侍道信身边三十多年。

弘忍在四祖道信的指导下,禅悟到了“行、住、坐、卧”这“四仪”皆道场,“身、口、意”这“三业”皆成佛事的新境界。他认为“动静不二”,坐禅中的“静”、“默”与生活中的“乱”、“语”已无什么区别。“禅”,不仅仅局限于静坐冥想的唯一途径。

唐永徽二年(651年)道信圆寂,时年51岁的弘忍得道信将禅宗的袈裟与金钵相传,承继师席,接掌法灯,成了禅宗第五代宗师。

弘忍大师并不拘泥于旧例习俗,改用《金刚经》传法,开东山“法门”,又叫“东土第五祖”,为惠能一系禅法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唐显宗五年(660年),高宗曾遣钦差诏五祖弘忍大师进京师为他说佛法,但五祖弘忍坚执不赴。高宗只好赐衣服与药物到东禅寺,作为给养。五祖弘忍保持了足不出山,疏远尘嚣的山林佛教遗风,也确立了以后禅门弟子要力做山林禅僧的修持模式。

此时,五祖弘忍大师的嗓门不高,声音却洪亮悠长,好像吊钟敲出的声音在大殿内外回荡。

惠能在殿外隔着木门,距离讲坛的法座有十多丈远,但对弘忍大师的释法昕得十分清楚:

“佛祖释迦出生在西天的昆迦罗瓦滋,他常在灵鹫山说佛法。他常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句话成了我佛的教条。‘唯我’,不是妄自尊大的‘小我’?而是‘大我’,是为众人服务的佛心。我们用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是表示苍天之高,大地之厚,是无穷的,任何人都可以分享到佛的生命之光。”

惠能在外边听着,听着,仿佛有什么东西拨弄着他的心弦,发出的回音很邈远,也很深沉。

“华严宗尊崇《华严经》,而天台宗以《法华经》为其基本经典,净土宗则有《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而我认为《金刚经》……”五祖讲完佛学后,随后是寺内和尚们一阵的欢呼。

神秀走到台前,清了清嗓子后,向大家宣布:“今天的释法到此为止,诸位回去后,应该对师祖今天的点拨认真消化,好好领悟,勤力修禅。”

众僧陆续走出大殿,各自散去。

五祖从法座上站起,迈步走下法座的台阶。

神秀向五祖伸出双手,作搀扶状:“师父,小心。”

五祖走下法座,站定以后,问道:“神秀,今天我这一课讲得怎么样?”

神秀满脸奉承之色:“字字珠玑,句句醒世,令人茅塞顿开,只觉得缕缕佛光,直照心田。”

五祖用手捋着长须,眼珠凝定,不再多言。

神秀身后的那位武僧净明向五祖递过了锡杖。

五祖拄着锡杖,在神秀、净明其他护身僧人的簇拥下走出大殿,朝方丈室走去。

当正陷入沉思惠能醒悟过来后,五祖已离开大雄宝殿有七八丈远,惠能连忙在后面叫道:“师祖留步,师祖留步!”

“你在五祖大师后面瞎叫着什么?!走、走、走!”一个脸容古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