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其他类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二百零三章 大明的战争债券【求全定】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三章 大明的战争债券【求全定】(2 / 3)

对不是有钱就能够立刻买到的。”

“比如这朝廷大大小小官员们的行政执行,本来就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不能从开始的时候就让他们尽心出力,等到出现了问题,在督促责罚他们也未必能够管用!”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朝廷的银子都拿出来一些,给这些官员们提高俸禄,同时在扩招一些官员!”

朱瀚的一通长篇大论,让老哥朱元璋和李善长刘伯温等朝廷大臣们陷入了沉思和惊讶。

其实大明开国的时候,给官员们定下的俸禄并不算低,县令的一年俸禄能够达到二十两个银子,也就相当于差不多三四十万。

但最近几年大明经济飞速发展繁荣,再加上倭国辽阳等地方大批的金银流入境内,不少东西的物价都有大幅度增长,原本显得比较多的银子就变得稀松平常。

而且大明开国之初,还沿袭了历代封建王朝在官员制度上的一个措施,那就是大大小小的朝天衙门当中存在大量的胥吏!

这些胥吏,虽然也代表了朝廷的权威,但并不是享受正是官员待遇的成员,他们往往干活最多却又拿不到朝廷的几个大子儿,这接触具体的事务当中,自然就会逐渐手黑贪赃枉法起来。

“提高俸禄?”

“扩招官员?”

老哥朱元璋中不禁琢磨这两条朱瀚提出的建议。

毫无疑问,这两个建议有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那就是需要花费大批的银子,每年发放俸禄。

朱元璋现在最为开心的事情,一个是接到边疆各个军区行都司的捷报,另外一个就是轻点大明国库内的存金库银。

一旦实施出汗这两条建议,那大明国库内的金银至少要消耗掉三四成。

“七五,给官员提高俸禄,这个咱倒是赞同,可是要扩招官员,那实在是有些浪费啊,朝廷现在使用的官吏,不是已经够用了,要是再多招一些官员,你岂不是给了许多人偷懒的机会?”朱元璋有些疑惑的说道。

朱瀚却依旧从容,“我说的扩招官员并不是简单的招募新人,而是要把朝廷现在使用的许多吏员,把她们招募成为正式的官员,也像正是的官员一样考评、录用、罢免和调任!”

朱瀚说的这个问题恰恰就是刘伯温,李善长等人没有想到的明代基层官员问题。

历史上的明清两朝,在封建统治上可谓是登峰造极。

但是他们对于基层官吏的管理却一直没有什么进步。

地方上的权力实际掌控者并不是朝廷派遣的流官,而是那些官职并不高也不入流的吏员。

地方上的吏员往往都几代人传承,而且他们不需要像朝廷的流官一样有任期和调离的限制,再加上他们相互之间联姻结拜,这就造成了铁打的吏员,流水的官。

地方基层上的权力腐败,烂得最深的就是这些在朝廷重臣眼中不起眼的吏员。

朱瀚的计划直接是把这些最底层的官吏直接纳入朝廷的统一考核,断绝基层权力上吏员世袭和相互勾结的土壤。

朱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老哥朱元璋顿时激动的拍掌较好。

“七五你这个提议实在是太好了,说到咱的心坎里去了!”

朱元璋一边说的,心中一边不停记起,当年元朝的基层官吏在催收税赋的时候,把自己老爹老娘给逼得家破人亡的场景。

百姓们总是觉得朝廷的大官都是清官,地方上吏员多都是难缠的贪腐之徒。

但朝廷却一直没有拿出相应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大明朝有了充足的财政收入,就可以用大批的俸禄来把所有的大小官吏纳入朝廷的统一考核。

大明皇帝朱元璋对朱瀚提出的这个建议做出了如此肯定,李善长、刘伯温、朱升、施耐庵等人自然也是不会有任何的异义。

大明洪武六年开始的第二个大计划,便在今日正式定下了基调。

首先就是继续维持休养生息的策略,除了兴建应天府和北平府之外,朝廷的其他所有大型工程全部以水利民生为主,哪怕是皇帝老家,凤阳也不会修筑都城皇陵,而是修筑了完善的水利沟渠。

这个建议是朱瀚力劝老哥朱元璋才定下来的。

凤阳可不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地方,时不时就要闹旱灾,动不动就要来个水灾。

堂堂大明王朝的龙兴之地,如果再闹出大批的灾民,那简直就是大笑话。

所以在朱瀚看来在凤阳老家,修建水利沟渠可比修建中都皇陵重要的多。

第二个国策,便是要在全天下宣扬大明的教化,朱瀚制定的儒家新学作为唯一的科举内容通行全国,顺带再把地方基层的官吏纳入朝廷的统一考核。

这个举措,就相当于让大明拥有了相当于后世十七八世纪发展的近代官员制度,在组织动员力上可以达到超过任何的封建王朝。

最后,大明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当中,要消灭盘踞大西南的陈友谅,彻底把华夏版图归于一统。

至于其他的继续驱逐蒙古残余,以及下西洋,开拓辽阳海东等蛮荒之地等等,都是不属于硬性的国策,可以相机行动。

在朱瀚的影响下,如今的大明王朝虽然百废待兴,但各行各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