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历史军事>赘婿> 第九〇七章 几曾识干戈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〇七章 几曾识干戈(2 / 3)

他的心思在大的方向上倒是放了下来,将确认宁忌平安的消息放入怀中,吐了一口气:“不过也好。”他抬头望向对面气势汹汹,旌旗如海的三万大军,“就算我今天死在这里,最起码家里的孩子,会把路继续走下去。”

“我们家两个孩子,从小就是打,往死里打,现在也这样。懂事……”

“……粗人。”

简短的对话在宁毅无奈的神色中结束了。他问了问时间,午时二刻,鼓声轰鸣而起,对面的阵地上,女真军队中担任试探任务的第一拨大约五千人的军队开始往前,步兵在前,火炮在侧。另一边,三千精骑朝战场南侧缓缓绕行。

后方的大军本阵,亦徐徐挺进。

三万人的动作,大地犹如响起雷鸣。

宁毅举起手,下了命令,军队同时挺进。

这一刻,双方兵力锋线距离是一千二百米,三万人的庞大军阵后延,又有将近一里的宽度。

弓箭的极限射距是两百米,有效杀伤则要压到一百二十米以内,火炮的距离如今也差不多。一百二十米,成年人的奔跑速度不会超过十五秒。

亦有床弩与大将们特制的强弓,杀伤可及三百米。

通常来说,百丈的距离,就是一场大战做好见血准备的第一条线。而更多的运筹与用兵方法,也在这条线上波动,例如先徐徐推进,随后猛然前压,又或者选择分兵、固守,让对方做出相对的反应。而一旦拉近百丈,就是战斗开始的一刻。

相隔一公里的距离,列阵前行的情况下,双方还有着一定的时间做出调整和准备。三万人的战阵在视野中逐渐扩大了,华夏军的锋线在前方排成长长的一条线,三排三排的列阵彼此交错,手上拿的皆是长条状的火枪,最前列的火枪上装有刺刀,没有刺刀的士兵背后背大刀。

执火枪的一共四千五百余人,队列之中,兼有铁炮并行。

队列的侧面,被一拨火枪对护卫着前行的是打着“华夏第一军工”旗帜的队伍,队伍的主体有十余辆箱形四轮大车,如今华夏军技术方面担任总工程师的林静微、公孙胜都身处其中。

随队的是技术人员、是士兵、也是工人,不少人的手上、身上、军装上都染了古古怪怪的黄色,一些人的手上、脸上甚至有被烫伤和腐蚀的迹象存在。

华夏军第一军工所,火箭工程研究院,在华夏军成立后长期的艰难前行的日子里,宁毅对这一机构的支持是最大的,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是被他直接控制和指导着研究方向的机构。当中的技术人员许多都是老兵。

宁毅很早以前就将军中部分动手能力强的、思维能力强的士兵转向这个方面,在基层启蒙还显得不够、人手也吃紧的如今,让这些参与了制造过程的士兵亲手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培训新人产生的损耗。当然,如果战况吃紧,他们也将进一步的投入到战斗里去。

宁毅跟随着这一队人前行,八百米的时候,跟在林静微、公孙胜身边的是专门负责火箭这一块的副总工程师余杭这是一位头发乱而且卷,右侧脑袋还因为爆炸的烧伤留下了秃顶的纯技术人员,外号“卷毛秃”扭过头来说道:“差、差不多了。”

车辆停了下来。

“有把握吗?”拿着望远镜朝前看的宁毅,此时也不免有些担心地问了一句。

“毕、毕竟做的试验还不算够,照、照宁老师您的说法,理论上来说,我们……我们还是有出问题的可能的。宁、宁老师您站远、远一点,如果……如果最意外的情况出现,百分之一的可能,这里突然炸、炸、炸了……”

“行了,停,懂了。”

宁毅表情木讷,手掌在空中按了按。一旁甚至有人笑了出来,而更多的人,正在按部就班地做事。

有五辆四轮大车被拆解开来,每两个车轮配一个格栅状的铁架子,斜斜地摆在前方的地上,工人用铁杆将其撑起、固定,另外五辆大车上,长达三米的铁制长筒被一根一根地抬出来,放置于有数个凹槽的工字发射架上。

战阵还在推进,宁毅策马前行,身边的有许多都是他熟悉的华夏军成员。

为了这一场战争,宁毅准备了十余年的时间,也在其中煎熬了十余年的时间。十余年的时间里,已经有许许多多如这一刻他身边华夏军军人的同伴死去了。从夏村开始,到小苍河的三年,再到如今,他埋葬了多少原本更该活着的英雄,他自己也数不清楚了。

作为一个更好的世界过来的、更加聪明也更加厉害的人,他本该拥有更多的优越感,但事实上,只有在这些人面前,他是不具备太多优越感的,这十余年来如李频般许许多多的人认为他傲慢,有能力却不去拯救更多的人。然而在他身边的、那些他尽心竭力想要拯救的人们,终究是一个个地死去了。

小苍河的时候,他埋葬了无数的战友,到了西南,许许多多的人饿着肚子,将肥肉送进研究所里提炼不多的甘油,前方的士兵在战死,后方研究所里的这些人们,被爆炸炸死炸伤的也不在少数,有些人慢性中毒而死,更多的人被毒性腐蚀了皮肤。

一次爆炸的事故,一名士兵被炸得两条腿都断了,倒在血泊里,脸上的皮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