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第九十一章 会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 会(1 / 3)

充满节奏的马蹄声自远及近响起,听着让人赏心悦目。

在行近汝水时,遭到一队头裹黄币的军士拦截。

黄头军只有五十人,站在拒马后面,仔细检查文之后,又派人回去通报。

骑兵充塞了道路,一眼望不到头。

道路两旁是平整的农田,一些已经长得老高,那是麦子,一些才长了些苗出来,那是春粟。

马儿喷着响鼻,低头啃食青苗,不过很快被骑兵拉住了。

不是他们军纪好,实在是不敢。

在淮南的时候,他们可是撒着欢劫掠的。

甚至到了豫州的汝阴等地,有时候奔马中不慎践踏了禾苗,也不以为意。

但越靠近洛阳,他们就越收敛。

洛阳在河南郡,广成泽也在河南郡,这已是天下中枢了,造次不得。

许久之后,终于有人过来了。

拒马被拉开,几名文吏又检查了下文书,这才引着他们前行一一大部队转向新城、陆浑一带屯驻,代国镇北大将军达奚贺若率亲随至宿羽宫面圣。

第二天三月初一晨,他们抵达了山下的一处村落外,下马等待通传。

一路行来,越往里兵越多、越密集、越精锐。

外围多头裹黄巾的兵卒,往里就多器械五花八门的府兵,及至山脚下,铁铠武士密密麻麻,随处可见。

不过即便屯驻了大军,山脚下的村落、农庄依旧秩序井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一村落内多为放散的庄户,农庄内基本都是在此服役的职田、禄田、恤田力役。

达奚贺若褪了戎袍,换一身士人常穿的袍服。

想了想后,又把金耳环摘下,只不过发型却没法变了,只能戴个帽子遮掩一下。

由诸部氏族头领子弟充当的亲随见了,目瞪口呆。

你这是要当梁人啊?

有人跟着学了。

有人心里不痛快,不愿改,甚至还穿着皮裘。

倒不是他们对梁人有什么意见,只是下意识不喜罢了。鲜卑有自己的风俗,

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骤然去改,心里总是膈应的,也容易反感。

这种微妙的心理说不清道不明,但又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一切都敌不过时间,时间长了,一切都会变化,不光他们的风俗会变,甚至连梁人自己的风俗也会变。

行走在村落中时,达奚贺若一行人仔细看着。

作为镇北大将军,他一生中待在东木根山的时间比较长。

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山麓河畔有些檫田之外,到处都是荒草、沙地,景色乏善可陈,西山落日之时,孤独悲凉涌心头,几乎让人落泪。

来到中原后,景色一下子变得多姿多彩,山脉、平原、河流、森林、草场、

村庄、城池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他们的文化,都让这个前半生精神世界空虚无比的人非常着迷。

戎马傻之余,他曾经很喜欢平城、盛乐的热闹,但这两座城市放在中原,

泯然众人矣。甚至于,平城、盛乐的人口足够多了,但那种单调的生活、匮乏的商品以及不够多彩的文化,总让人觉得缺了几分味道。

这大概就是落后地区吧。

一行人很快穿过村落,登了山道。

晨起的鸟儿叽叽喳喳,亭台楼阁之外张贴着宜春字帖,已在春风细雨之中有些褪色。

山道两侧的缓坡之,开辟了些许菜,水灵灵的园蔬茁壮地生长着。

不远处传来一阵斧之声,看样子是宫中侍卫、仆役在修剪树枝。

达奚贺若在桑干水一带见过,那叫桑树,长得很高,能结桑葚,很好吃。

树木可制弓,可作车材,树叶还能养蚕。只可惜桑干水一带的桑树不多,绢帛也非常差劲,渐渐都没几个人用了,反正中原的绢帛也不贵。

及近山腰之时,一群侍卫正在山坡开挖沟渠,将山泉引入一片缓坡之的池塘中。

燕子低空飞过,尾巴几乎擦着池塘,欢快地奔向远方。

几头懒洋洋的黄牛徜祥在水塘边,悠闲地吃着草。

更远处,则隐有奔雷之声。

数目庞大的马群在水草之间驰过,一群又一群,铺天盖地。

这么好的地方,难怪大梁天子住得都不愿回洛阳了。

达奚将军。青灰色的门阙之下,鸿胪寺主簿荀序行了一礼,道:随从可在厢堂休憩,将军一人随我入内。

达奚贺若回了一礼,然后用鲜卑语吩咐一番。

随从们想说些什么,又被高大的门阙及密布的甲士震,于是乖乖前往两侧的厢堂。

达奚贺若解下兵器交给守卫,待搜检完毕后,深吸一口气,在荀序身后亦步亦趋,脸的神色也更肃穆了。

过了门阙之后,入目所见便是占地广阔的庭院及错落有致分布着的殿舍。

殿舍外有兵士值守,殿内人头赞动,摆放着许多桌案。时不时有人进进出出,前往另一座小院,片刻之后,又步履匆匆地回返,手里往往捧着装满公函的木盒。

这都是紧张办公的随驾官员,大概分属各部,什么人都有。

一连走了三进院落,几乎都是办公的衙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