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她想起一件事。
“不能撤,唐军只有百余人。”
伦若赞只好停下脚步,道:“不是唐军有多少人,而是士气已经散了,撤退休整以后再战。”
娜兰贞摇头,摆出了她父亲处理国务时威严睿智的模样……至少看起来有些相似。
她沉吟道:“你方才没听到吗?唐军主力在紫打地,现在嶲部乱了,他们很可能已渡河,包抄我们。”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得马上撤退。”
“不。”娜兰贞道:“往南撤,都是狭长的山谷,我们的兵力铺展不开,士气又正是低落,万一被堵住,很快就会被击败。反而是击败这百余唐军,占据住大树寨的有利位置,唐军才进退不得。”
伦若赞并不认同她的判断,但他真的很关心她的安危,遂柔声道:“公主,我的职责是护送你到南诏,而不是击败唐军,我必须保证你的安全。”
说完这句话,他才高声向士卒们喝道:“撤!”
娜兰贞深恨自己不是男儿身,无法真正掌握兵权。
她有一个弟弟,名叫赤松德赞,今年八岁,乃是吐蕃王位唯一的继承人。她常常对他感到羡慕,尤其是这几年做了无数努力,却什么也改变不了,只能外嫁,成了泼出去的水。
脑子里想着这些,她在护卫的拥簇下策马疾行。
走了十余里,地势渐窄,前方还有两里才会到一个岔路口。
娜兰贞抬头看着山高谷深的情形,心想,倘若自己是唐军主帅,就要在此设一支伏兵……
“嗖嗖嗖嗖!”
密集的破风声突然响起,紧接着便是惨叫。
娜兰贞看不到前方的情景,却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果然中伏了。
事已至此,已无法可想,伦若赞唯有下令兵马掉头,重新杀向大树寨。
号角声接连响起,那是唐军追击上来了,逼迫着吐蕃士卒们互相踩踏,留下大量伤亡。
“公主!”
伦若赞急得满头大汗,同时也难堪至极。他现在已经没办法面对自己笨拙的指挥了,只想着护送娜兰贞走,尽快结束这场噩梦。
然而,当蕃军重新再杀回大树寨,前方却已有唐军严阵以待。
“节帅亲自率援兵从大渡河北岸过来了,正在渡河;王天运、李晟等部,已绕到南面去堵截蕃军。”
“好。”
薛白用千里镜扫向大渡河,发现王忠嗣的旗号虽然已在渡河,但带的兵马其实不算多。
仓促之间,也渡不了太多的士卒。
而蕃军虽然已方寸大乱,人数却多,便是站在那不动给唐军杀,两天两夜也未必杀得完。
正想着,王忠嗣已到了,雷厉风行地走到薛白身边,扫视着战场的形势。
“放开缺口,让蕃军突围。”
“不知节帅何意?”薛白请教道。
王忠嗣道:“蕃军人多,后续还会有援兵。我方孤军深入,士卒饥劳。此时占据上风,可一旦战事僵持不下,于我军非好事,故而可围三阙一,放他们突围。”
薛白问道:“节帅就不怕他们赶到南诏报信?”
“普通士卒,战败了,逃出战场了,跋山涉水到别国去报信吗?”王忠嗣指着蕃军的中军大旗,道:“擒贼先擒王,将他们的主帅除掉,旁人自不会再去南诏。”
薛白若有所悟,但还在思忖。
王忠嗣难得笑了笑,指着大树寨两边的高山,道:“我们先占据了高处,再放开围堵。蕃军自然会冲过大树寨,沿河逃窜。”
薛白道:“沿河两边走不了的,要不了多远就是临河的峭壁,所以大树寨的位置才重要。”
“没路了好,将他们赶入大渡河。”
“还有船?”
王忠嗣道:“且留些希望给他们,他们兵力多,不可逼到了死路。”
“围三阙一,不仅是围城时可用,受教了。”
很快,唐军依着王忠嗣的命令行动起来。
薛白带人登上了东侧面的陡坡,准备好随时放箭、冲锋,以期给突围的蕃军造成大量的伤亡。
赵余粮则抱着他那柄笨重的火绳铳,架好,填装,准备点火。
薛白看着,也没说什么,这支火绳铳的组件几乎全是手工一点点打造的,既不能批量造,又不太好用,更多的意义还是在于实验,累积使用经验,寻找改良的办法。倒没想到,赵余粮能把这么麻烦的东西用得这么好。
周围的唐军却要笑话赵余粮,道:“有这许多磨叽工夫,我都射出去十箭了,你抱着这玩意一路,到底有甚用?”
赵余粮道:“可我不会射箭。”
同袍们皆是摇头,骂他没志气。但话都这么说了还能怎么办,反正不会射箭,有个东西杀敌,总比没有强。
“来了。”
“突围!”
伦若赞不停喝令,终于,他保护着娜兰贞杀出了重围。
可惜,蕃军已经失去了据大树寨而守的时机,只能冲过大树寨的废墟,奔向大渡河。
绕过峡谷,有士卒往东、西方向奔去。
忽然,箭雨从头上洒落而下,留下一地尸体。
“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