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人来说,不分胜负就已经是在逐渐走向失败。
对方的指挥官认知还算比较清楚,转而派出自己这边的骑兵部队,试图绕后侧击敌人的阵地。
这时候凯尔特人的又一大弊端显现了出来──他们的所谓骑兵部队大部分都是马拉战车,堪称战场上的活化石,而且马种比大陆上的马种要矮小很多,这让他们对上优质的日耳曼骑兵相当吃亏。
他们不是不知道战车笨重呆滞,面对灵活的骑兵就是活靶子,是自己这边的育种水平没跟上,马匹做不到自如的驼人,所以只能用拉车的方式使用马匹。
战争进行到这一步,其实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有些头脑清楚的蛮族首领已经在悄悄准备带着手下撤退,而蛮族这边的总指挥官虽已知道情况不利,但还是硬着头皮让骑兵部队发动一轮冲锋,希望能侥幸找机会击败对面这些日耳曼骑兵,然后再绕到罗马人的侧翼做最后一搏。
如果要是帝国东部那些很久没再接触过战车的骑兵,说不定他们确实还能通过这种办法来出奇制胜,但他们现在面对的是和自己打过多年交道的日耳曼人,他们很清楚应该怎样对付凯尔特人的旧式战车,罗马人虽说在实战中已经摒弃了战车这种稍显过时的模式,但对战车竞赛有种近乎于痴迷的狂热,也对这种武器算是比较熟悉。
从罗马人的军阵中分出几队骑兵将战车方阵隐隐包围,更加迅捷的骑兵们轻松地吊在战车周围,然后使用标枪、弓箭等等武器攻击凯尔特人只涂抹有颜料做玄学防御的马匹。
毫无疑问,这些笨重的战车几乎摸不到日耳曼人这些技艺精湛的骑兵,哪怕偶尔有几个车手驾车技巧优秀,同时随驾射手射术也很优秀的战车能干掉零星的几个骑兵也是于事无补,日耳曼骑兵粗略估计也有几百骑兵,相反任何有反抗能力的战车队伍都会被重点关照,遭到几十骑的围追堵截,很快就会饮恨当场。
就这样,凯尔特人为数不多的机动力量也折损在了战场上,失去了制约的骑兵开始反过来从侧翼绕过去,包抄凯尔特人的军队进行背袭,好在凯尔特人这边人多,总归是能分出一些军队挡住日耳曼人包绕过去的那些骑兵。
日耳曼这些骑兵主要还是轻骑兵,这个时代的骑兵冲击力也不太够,他们面对阻拦的步兵没能直接撞过去,反而和这些士兵陷入了小规模的缠斗。
但就在此时,从凯尔特军队的后方忽然杀出了数量未知的维京人,没想到会腹背受敌的联军一时间阵脚大乱,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人是罗洛的手下,罗洛自己则带着另外那些维京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混编成的部队在前线混淆视听,罗洛自己的战士们在罗马军官的带领下乘坐长船沿河而下,绕远道抄到凯尔特军团的背后,一直在战场的边缘等待时机,现在发现机会之后,他们立即发难,开始从背后攻击凯尔特人的阵地。
本来局势就显得有些危急,对方的总指挥官身边已经没了预备队,只有少数的护卫和亲兵存在。
双方一方气势如虹,另一方则是被迫仓促迎战,在数量上也根本不占优势,战争的结果可以说是相当一边倒的。
这支奇兵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前线苦战的士兵们发现指挥部被围攻之后立刻军心动摇,贝利萨留抓住机会将所有骑兵和预备队全部压上,支援战场侧翼同敌人苦战的日耳曼骑兵。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薄弱的步兵阵线被洞穿,大批骑兵从战线的侧翼迂回来到凯尔特人战线的后方与侧翼,然后对准他们的背后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冲锋。
腹背受敌之下,凯尔特人联军开始溃散,溃散在短时间内就演变成了兵败如山倒的大崩溃,这次贝利萨留没有多讲情面,命令士兵毫不留情地对敌人进行追击,任何反抗的士兵都会被当场杀死,而不反抗投降的士兵也会被用绳索捆住然后控制起来,等待战后的处置发落。
日耳曼骑兵们则做起了老本行,贝利萨留放开了对这些骑兵的束缚,他们随即兴奋地用套索等装备漫山遍野抓捕逃散的凯尔特战士,局势变得相当混乱。
-------------------------------------
战斗从下午其实就结束了,但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处置俘虏、掩埋尸体统计死者等等工作一直持续到转天中午才有些头绪。
事到如今,战争自然是没有必要再打下去,蛮族们勉强又临时推选出一个没战死的蛮族领袖,让他作为话事人同罗马人议和。
既然对方已经服软低头,那罗马人这边自然是欣然接受。
贝利萨留作为总督和战争指挥官公布了对这些蛮族的处置方案和对战胜者的奖赏。
对战胜者们来说,赏金、庆功宴、战利品分成等等东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贝利萨留还许诺给战死者超过惯例的抚恤金,并且连日耳曼士兵也有份,算是用钱满足了这些士兵。
中央财政的拨款到现在还没花完,分点钱犒赏士兵倒也不是难事。
对于这些疑似勾结法兰克人的蛮族领袖,贝利萨留直接给他们扣了密谋联络法兰克人,试图颠覆帝国统治的罪行。
首恶也就是那几个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