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年便赶着马快跑一段,又赶着马回来。
不调离队伍。
严素也不管他们,自己寻了一个话本子看了起来。
先前写话本子,后来又挖草药,她可许久没这么悠闲了。
马车缓缓上山。
明悟没想到今日严素还回来,只以为会让个下人上山,来告诉他们去哪里硝制人参。
“明悟呀,我今日有空,正好教你怎么硝制人参。
等以后你采摘了其他草药,也可以自己试一试。”
明悟受宠若惊,连忙道谢:
“多谢严施主。”
盛景年望着面前的年轻小和尚,也看不出他哪里有学医的天赋。
便不再感兴趣,专心的陪着小家伙。
倒是李遂和温和熙对明悟很感兴趣。
围着明悟问个不停。
明悟则想跟着严素,但他又得回答李遂和温和熙的问题。
显得有些着急。
严素笑着解围,“明悟,你先陪着他们逛一圈寺里,我先准备一些东西。等你回来了再开始硝制。”
明悟这才放心,带着李遂和温和熙出去。
“明悟小师傅,你们真的都是你师傅捡回来的吗?
不是说男孩子都是宝吗?为何寺里还会有这么多被遗弃的。”
温和熙忍不住问道,他虽然知道这问题有些不友好。
但是这也是李遂想知道的,他不好问出口。
便是他来问。
明悟倒是没觉得有些扎心。
显然也回答过很多次。
“可能是灾荒的时候,养不起孩子。
也或是,出生便带着一些病症。”
明悟说着,还跟两人介绍起自己被师傅带回来的原因。
“听说我小的时候,是被遗弃在山中的。
那时候已经浑身发热,不知道还能不能活。
还是师傅带着我去寻了老大夫,老大夫将我救了。
不过我应该是被拐的,结果生病了,见不好卖了,就直接遗弃了。”
二人只是想了解民情,没想到,还听到了明悟说起自己的身世。
“那你为何没有去寻找生父母。”
明悟笑着道:“师傅看到包着我的抱裹很是破浪,但是我的里衣却是最柔软的棉布。
那时候我的脚上还有红痕,显然是带着的项圈被抢留下的。
便知道我应该是被抢的,亲生父母家境可能还不错。
便在县衙留了底。
但从来没有人寻来。”
方丈和他师傅愿意他跟着严素走,还有一点也是想他能去寻一寻自己的父母。
不过明悟对此,倒是没多大的想法。
他从小在寺里长大,对此也是看的很开。
李遂听了也觉得很神奇,便问道:“你可有什么胎记,或是什么凭证,或许我们可以帮你寻一寻。”
明悟想了想道:“师兄说我后背有个木鱼样子的黑印,他们一直说我跟佛天生的缘分。
不过我自己倒是没有瞧见过。”
这话惹得李遂和温和熙都很感兴趣。
“不知能否让我们瞧瞧。”
“这有什么不可以。”
今日寺里也没有其他上山的施主。
明悟就直接转身对着两人,掀开了,上身的僧袍,露出了后背。
李遂和温和熙就见到明悟白嫩的后背上有一块巴掌大的黑印,呈扁圆形,中间有一条缝。
说是像木鱼,有些像。
“有吗?我师兄说有巴掌大,不过我摸着是平的,感觉不到。”
温和熙帮他将衣服整理好,回道:“有的,胎记很明显。是有些像木鱼。”
明悟笑着道:“若是能寻到家人,也是命中的缘分。”
也不知道他被抢后,家里可还好。
李遂和温和熙便想到前日他们瞧见被抢了孩子的赵县令。
整个县城差点都被翻得底朝天,刚好跟着表婶的护卫赶马进城说是碰上了小公子被抢,正在解救了。
赵县令整个人都软了下来,翻身好几次,才上马往城外而去。
“等我们回去了,就画下来,帮你去寻找。
若是有消息了,就给你来信。”
李遂跟明悟说道。
明悟笑着点头,心中也有片刻的小期待。
“多谢二位施主。”
明悟带着他们逛了一圈,还看了孩子们上课的地方。
温和熙便问道:“你们可有藏书楼?”
明悟笑着点头,“在正殿旁边的塔里。
上头有从前流传下来的佛书,可惜,小僧也没进去看过。”
李遂和温和熙便知道他可能是误会了。
不过也没有再多说,因为这些孩子除了后头几个山下村里的孩子外,其他的都是光着头,显然都是小和尚。
不会参加科举。
和他们学的自然是不同。
“我们送你一些笔墨纸砚吧,等明日让人给你送来。”
明悟正要推辞。
李遂就笑着道:“日后,你要学医术,也要记笔记,都要用不少的纸张。
他们每日也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