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只许我一人呢?】
汉
刘彻面皮一抽,扭头群臣叫屈:“朕看明白了,这后人是专给朕找不自在的。”
他不满地问丞相:“难道朕没用儒家吗?”
公孙弘起身恭敬承答:“天幕讲解不实,弘出身儒家,学‘春秋’一脉,蒙陛下垂青居丞相高位,后人怎能污蔑陛下不用儒家?”
对,就是这样!刘彻满意地点点头,睥睨其他大臣,看,谁能说他不用儒家?不行仁义治国?
中大夫汲黯冷眼瞧他二人盖被做戏,忍不住刺道:“如果丞相与奏陛下对奏时,不吐严法之语,黯便相信丞相是真正出儒者。”
公孙弘狡诈之徒,打着儒家旗帜,行法家之举,在他看来,就是一沽名钓誉之人。
被讽刺的公孙弘半点不气,反而拈须微笑自辩:“长孺,自陛下拜弘为相后,天下士子皆学儒学,难道不是兴儒之举?”
只要学习儒术,就能从低贱的猪倌跃升为两千石的丞相,天下谁人不羡?
前几年陛下特置‘五经博士’,让太学学子读儒家学说,怎么不是儒家大兴?
话刚落音就被天幕打脸:【汉武帝独尊儒术了吗?
汉武帝表示:尊了,但朕不独啊!
看看汉武帝任用的官员:曾做到代丞相的韩安国,是法杂并学;张欧,御史大夫,正宗刑名出身,更不用说张汤赵禹两个‘共定诸
律令’的法家人物。
相比后世纯儒德治,汉武更注重广开言路,在重用法治时,仍不时地翻阅公车府各生上书,从道家、杂家、纵横家中挑选人才,进封官吏为他出谋划策,辅助他治理国家。
那儒家呢?
儒家于汉武帝而言,就是件用来贬斥黄老的工具。
在达到打压后权,实现集权目的后,儒家就是菜肴上的点缀品,是对外展示的LV包装袋,外表温情脉脉,内里高举法治重锤治世】
宋
赵琐(宋神宗)捊须摇头道:“汉武帝虽听言路却不纳谏,为伐匈奴劳师万里,视人命如草芥,实为不仁。”
翰林学士司马光赞同道:“自西汉后,历代皆兴儒学,汉武帝尊儒却弃儒不用,不行仁义。
无德泽于民,以致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动摇汉朝根基,幸得他晚年悔过,选对托孤大臣,才让汉朝避免秦国下场。”
他实在不明后世评选皇帝标准,在他看来不能为教化天下,使民治安的帝王,有何德称为‘千古一帝’?类比‘金乌’?
【面对重塑汉朝大统一思想,又为他提供大复仇理论的董仲舒,汉武帝对他尊重但不重用。
为何不重用?
因董仲舒认为皇帝不能乾纲独揽,否则会再现百姓流亡、天下凋敝的灾患。
所以‘天人三策’中,他提出‘君权由天帝授予,人间君主代天牧民,天下臣民应该服从君主,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提出‘天人感应’,来制衡皇帝权力。
告诉君主你不修德行,不行仁义,上天会降临灾害、怪事来警告惩罚你,更甚者天下人会共同反对你。
汉武帝是谁?
是大汉国力昌盛中诞生的太子,天生带有唯我独尊的气势。
就算登基后面对窦太后压制他,外戚田蚡持朝堂,视他为傀儡,他都能一一化解,逐渐掌握大权,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你儒家妄想制衡他,变成泥菩萨,他听吗?
他不听啊,不仅不听还会举起屠刀哟!
举个例子:古时天空一旦发生日食,在儒家学说中就表示上天在鞭打昏君,督促改正。
所以在汉文帝时期出现日食时,他们要汉文帝下诏罪己。
而汉元帝出现的日食,被他们拿来打击政敌,将政敌赶走朝堂后,表示从此国家政清人和,天下大兴。
到汉桓帝出现日食,儒生又开始借题发挥,要皇帝解开党锢。
……
而汉武帝时期也出现日食,嘿~风平浪静】
汉
刘彻面色冷漠地拂去宽袖上的浮灰,朕为天子,是天神钦定之人,朕为何要向天下赔罪?
天色有变,天神提示朕行策要谨慎小心,需要及时调整策略,这是他与天神之间的事。
朕与天神之间的事,关尔等儒生何事?
只是...朕数次寻求仙人,皆不得踪迹,朕的君权为上天所受,
那天神为何不现身与朕相见?
【汉武帝被董仲舒念叨烦了,就将他派到江都王当国相。
见他成功教化刘非,又把他提到胶西王刘端处任相国,胶西王为人贼戾,非常不好相处,董大儒干了四年,表示:不跟你们玩了,辞职!
于是回家埋头著书,谁知朝廷每有大事商议,汉武帝都会让廷尉前往董家问议】
唐
李世民与朱元璋一样,认为到天幕讲得过于轻浮,只好遣人取来汉书细细观之,欲图窥探书中细节深意。
同为帝王,他哪会看不出汉武帝遣人问议是假,借儒家向天下宣扬君臣关系是真。
他置五经博士,却独独将五经中的‘春秋’提出,作为判断案例的法典,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