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果然便有首辅张四维的上疏,请求增补阁臣。
张四维的这次上疏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大致意思就是如今不比十几年前,朝廷的事务已经繁忙了很多,内阁不堪重负,亟需年轻有为的新阁臣分担压力,以免耽误大事。
具体有哪些事呢,张四维也给出了一些例子。
譬如十几年前朝廷由于倭寇之乱渐定,朝廷只需防控蒙古左右两翼,甚至在俺答封贡之后,只需防控左翼蒙古,军事压力很小。
但随着漠南大战的告捷,朝廷西怀东制的大计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如今开始全面备战于蓟辽方向,升级军备、储存粮草、整训士卒等等,都在大力推进之中。
同时今年又爆发了滇缅之战,朝廷费饷近百万,出兵近二十万,南北同时发力,塘报纷沓,内阁虽勉力维持,却已是强弩之末。
至于其他方面,那就更多了。比如十几年前没有改革驿站体系,各地驿站大小问题朝廷都可以不闻不问,而眼下的驿站则要面临朝廷、地方每年的不定期巡察
又有港口问题,朝廷每年都要派员清查各港口的经营,以免其中出现偷税漏税问题,内阁与户部的工作量大大提高。
还有一贯的水旱蝗灾等事,过去朝廷基本上管不着或者没能力管,现在至少在大灾出现之后会尽量调集人力物力赈济安置。这种工作虽然取得的效果如何还不好说,但有总好过于没有,而这也同样是会加重内阁和各部工作压力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内阁的人手不足。
顺便,张四维还把余有丁长期不能履行职务的事一笔带过这个不好多提,否则显得不仁义,但也不能不提,否则一次增补两名阁臣就显得理由不足。
内阁的疏文一边呈给皇帝,一边下发通政司存档,但通政司这地方一直是各方争夺的焦点之一,这种公开的疏文一到通政司,其实也就相当于整个京师官场都知道了。
外间还在私下讨论这道疏文和昨天高务实的举动有无关系,下午皇帝的手诏就下来了。
“元辅与诸先生迩来辛苦,朕实知之。昔朕冲年时,高先生曾言:国之所宝,在于贤臣,而不在珠玉也。今既国事日繁,众先生累牍,朕心不安,当允所请。元辅可举堪任者来看。”
皇帝还真就一次答应了,没“走程序”!
别说外廷得知消息时人人惊讶,就算申时行在内阁中知道皇帝答复之时也愕然半晌,然后马上意识到有大事发生了。
眼下内阁的局面是实学派两人,心学派两人,中立派一人,基本还算处于平衡状态。虽说余有丁已经病得下不了床,但他一日还在,一日就有一票之权,这局面还算能够维系。
可是,为何张四维还要增补阁臣呢?难道他想趁这次平定南疆的功劳,直接打倒心学派,以便独揽全权?
这种可能性,在往常当然是不大可能存在的,但实学派自从高务实巡按广西开始就一路建功,到现在已经可以算是完成了南北通杀!这个时候他们是不是觉得已经有把握将心学派直接踢掉单干了?
很有可能啊!
这种事虽然不符常理,有可能引起心学派的全面抗击,但申时行左思右想,居然想到一种可能:心学派一旦开始反击,实学派立刻发动蓟辽边军,大举进攻元廷!
到时候皇上的心思肯定全被这次作战所吸引,以期建立二祖列宗以来最辉煌的功业,哪还有兴趣管他们心学派是死是活?
这么一想,申时行顿时自己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也顾不得今日恰巧是他当值,匆忙派人向皇帝告了个假,自己三步并作两步匆匆出宫,“探视”余有丁去了。
绿尼大轿停在余大学士府门前,申次辅的表现几乎不比昨天高务实的表现沉稳多少,就只差没有像高务实那样直接推开余府下人了。好在余家人都知道申次辅是自家老爷的生死之交,虽然愣了一愣,还是连忙请他进府。
申时行走进余有丁卧房的时候,只觉得房中药味熏人,虽然距离上次前来探视还不到十日,可余有丁看起来比前次更显憔悴。
余阁老蜡黄的脸上早已出现了不知多少绿豆大的黑色老人斑,人也瘦骨嶙峋到了极点,密布的皱纹宛如刀刻剑划。
“丙仲吾兄”申时行仿佛有了什么预感,一时悲从中来,上前握住余有丁的右手时,连声音都有些哽咽了。
余有丁艰难地露出了一丝安慰的笑,音若蚊吟地道:“汝默勿急,我还挺得住出什么乱子了?”
申时行本来想好了一堆的话,此刻却有些不敢说,生怕刺激到了余有丁,因此一时有些犹豫。
余有丁微微摇头:“我已经这样了,你有事就说,不然我怕以后就,就没机会再帮你了。”
申时行再也忍不住,两行热泪溢出眼眶,顺着脸庞流下,滴到自己胸前的仙鹤补子上,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余有丁颤抖着把手反了过来,抓住申时行的手握了握,仍如往日支持申时行时一般的语气道:“汝默只管说来,我还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申时行从余有丁手上虚弱的力道意识到他的精力真的行将枯竭,不敢再因悲伤误事,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和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