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都市言情>知道走了宝,不知我是感应异能王> 第127章 东溪窑(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东溪窑(二)(1 / 2)

一大筐子的陶瓷,在李向阳的脑海感应下,有几件发宝光,刺眼了。

李向阳蹲下,拿起了一件,黄色印盒子。

从影像发出的宝光,青红色来看,这只黄釉印盒子,应属于清中期的产物。

这只印盒子的底足并无款识。

这使得李向阳,一时疑惑,这种黄轴应该是官窑才对。

民间不可能烧制黄色釉瓷。

从记载上,有自古皇家黄色专用的说法。

民间不敢烧制黄釉印盒子。

李向阳把银盒子,挑起来,放在了一边。

大筐内,有一件陶碗,让李向阳大吃一惊。

此碗,属于陶器。

黑陶釉面,布满了满天星星。

高安东溪窑的黑陶器,宛如黑夜中的星辰,散发着神秘而独特的魅力。

这些黑陶器,以其深邃的黑色和细腻的质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它们的表面光滑如镜,仿佛能映照出历史的沧桑。

每一件陶器都经过了匠人的精心雕琢,线条流畅,造型优美。

在灯光的照耀下,黑陶器泛出幽幽的光泽,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

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不禁想起那个遥远的时代。

这些黑陶器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它怎么与建窑这么相似??”李向阳当然知道,建窑了。

建窑,这座历史悠久的窑口,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历经数代的传承与发展。

建窑以生产黑釉瓷而闻名于世,其产品独具特色。

建窑的黑釉瓷器,釉色深沉浓郁,如墨般漆黑,表面常有兔毫、鹧鸪斑、油滴等纹理,美不胜收。

这些纹理是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建窑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碗、盘、盏、罐、瓶等。

其中,建盏最为着名,它是宋代皇室和文人墨客的珍爱之物。

建盏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与黑釉相得益彰,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

高安黑陶,建窑黑陶,难道两者有关联?

这个才是重点?

这只黑陶满天星碗,特别像建宝兔毫盏?

建窑兔毫盏,以其独特的斑纹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宋代瓷器中的珍品。

它的釉色深沉,如深夜的星空,而那丝丝缕缕的兔毫斑纹,则像是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神秘而美丽。

兔毫盏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工匠们要选取优质的瓷土,经过精心的淘洗和调配,制成细腻的瓷胎。

然后,在瓷胎上涂上一层黑色的釉料,再经过高温烧制,釉料中的铁元素会在烧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兔毫斑纹。

建窑兔毫盏的兔毫斑纹形态各异,有的如细长的丝线,有的如茂密的草丛,有的如流淌的河流,每一种斑纹都有着独特的美感。

这些斑纹不仅是建窑兔毫盏的装饰,更是其品质的象征。

兔毫斑纹越细密、越均匀,说明建窑兔毫盏的品质越高。

建窑兔毫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

它的釉质肥厚,能够有效地保持茶汤的温度,使茶汤更加香醇。

同时,建窑兔毫盏的造型简洁大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李向阳心中暗自盘算,如果这只像兔毫盏的黑陶碗真与建窑有关系,那它的价格恐怕也不会低。

他拿出手机,开始查阅各种资料和拍卖记录,试图找到一些关于类似器物价格的线索。

这时,高叔一边,看了看那只黑陶碗后说道:“小李,这东西看似普通而已,从上一辈留下来的,具体年代也不清楚了。”

李向阳眼睛一亮,心想高叔,并不了解。

他连忙请教:“高叔,您看起来很了解,您觉得这大概是什么年代呢?”

高叔笑了笑:“我可说不准,不过要是我父亲在世的话?也许有可能的知道。”

高叔慢悠悠地走开了,留下李向阳对着黑陶碗若有所思。

这大筐子的陶瓷,发宝光的,有黄色釉印盒子,陶釉满天星盏,一只黑釉陶碗,一只瓶子,也是陶器黑釉面。

“高叔,你这几件陶瓷,可以卖给我吗?”李向阳从心里感觉,这几件就是建窑所出的宝物!

因为两地距离并不远。

建窑在宋代开始,大量烧制陶瓷,所烧制的陶瓷,销售各地,很受百姓欢喜青睐。

建窑始地于:建阳县水吉镇后并村。

而东溪窑,却是建造于:南靖县龙山镇,金山镇,华安的高安镇的三角地区。

李向阳的怀疑,两地烧制黑陶技术,是否同属同源??

宋代直到清中,晚期,跨越太长的岁月了。

高叔听到李向阳,提出的买陶瓷,一愣过后,说道:“小李啊。那些旧陶瓷。我也没有用处。买什么呢?你要就直接拿走就是!”

乡村里的人,就是这么朴实,既然来者是客人,客人喜欢的东西,又不是贵重之物。

主人丢不起人,收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