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都市言情>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第141章 计量检测(12.6k)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计量检测(12.6k)(2 / 7)

—10纳米芯片制造,这是他心中的宏大目标,也是星联未来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雄心。  然而,技术上的突破,远非单纯的目标设定那么简单。  李凡深知,每一项跨越都需要无数人的努力、精密的策划和不懈的探索。而现在,首当其冲的,便是突破目前国内在计量与检测技术上的瓶颈。  这项任务,李凡要交给星联半导体的ceo汪怀君。  汪怀君并不是一个轻易被惊动的人,他的稳重与严谨一直是李凡最为倚重的特质。但这一次,李凡知道,汪怀君面临的挑战,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  高精度的计量和检测技术,是芯片制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国内目前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基础薄弱,想要追赶国际水平,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  “这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技术黑洞。”李凡心里想着,回想起之前和汪怀君的通话,他便清楚,这场技术攻坚战必须从多个层面入手。  一个单纯的技术突破是不够的,还要有系统的战略布局。  他拿起电话,给汪怀君发了一条信息——“马上召开一个专题会议,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会议定在了上午十点。  汪怀君准时走进会议室,李凡早已经在等候。他身穿黑色西装,衬托出他一贯的严谨风格。  面对即将启动的科研攻坚任务,李凡的神色比以往更加沉稳。他知道,这项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研发突破的规模。  “汪总,坐吧,谈谈接下来的规划。”李凡指了指桌前的座位,眼神锐利。  汪怀君没有立即坐下,而是站在会议桌旁,微微低头思考了一下,“李总,您这次交给我的任务,确实不小,关于高精度计量与检测技术的突破,我们的技术积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李凡笑了笑:“这不是坏事,没有挑战的目标,永远不能成就真正的突破。正是因为目前差距还大,所以才有了更多的创新空间。”  他拍了拍桌子,语气坚定:“今天的会议,主要是明确我们的目标——在12个月内,在计量和检测精度上赶超现有国际标准,尤其是芯片制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尺寸测量。”  “我们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设备,打破目前的技术瓶颈,实现高精度的测量与检测。”  汪怀君微微点头,目光闪烁着思考的光芒:“是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这两项技术目前是精度测量的核心,但国内在这些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方面,差距依然很大,尤其是在精度和稳定性上,缺乏持续的技术积累。”  李凡轻轻皱起眉头:“没错,这是我们必须打破的瓶颈。”  “汪总,我希望您能组织一个专门的技术小组,着重攻克这两项技术的难关。这个小组不仅要攻克现有的技术难题,还要深入分析国内外的现有技术,探索适合我们的技术路径。”  汪怀君点点头:“我明白了。这个任务需要全力以赴,且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攻坚克难,不留死角。”  李凡看了看手边的报告,继续补充道:“我已经安排了核心技术团队和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伙伴,他们将参与到项目的早期研发阶段。”  “接下来的12个月里,我们需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性,但更重要的是,在质量控制和稳定性上,我们必须做到让所有环节都可以精确追踪,确保每一枚芯片的制造都精准无误。”  汪怀君的眉头微微紧锁:“您是说,每一颗芯片的每个层次都要达到精确度要求,甚至能在制造的每个环节做到精确测量?”  李凡点了点头,语气冷静却充满力量:“是的。我们需要做到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微米级别的精准测量,而这一

切都离不开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精度设备的支持。”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高精度测量技术上,找到最适合我们的路径,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最终能打破目前的技术壁垒。”  汪怀君深深吸了口气:“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李凡轻轻点头:“汪总,技术攻坚战已经打响,你需要组建一个最强的团队。”  “我希望这个小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攻关小组,还要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团队。只有这种团队,才能在复杂的技术挑战面前保持冲劲和前瞻性。”  汪怀君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我会着手安排的,李总。”  “我会尽快召集国内顶尖的技术专家,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实验室设备的更新与调试,确保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能迅速转化为成果。”  李凡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知道,汪怀君会将这项任务执行得尽善尽美。  此刻,他的目光依旧投向窗外,城市的天际线在晨光中若隐若现,仿佛预示着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汪总,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每一次技术突破的不断积累。”  “我们正站在新的技术高峰前,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能跨越一个又一个技术关卡,最终迎接属于我们的明天。”  汪怀君再度点头:“我明白,李总。我们会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急功近利。”  “好,我们就从现在开始,为未来而战。”李凡的声音充满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后,成功站上半导体技术的巅峰。  汪怀君走出李凡的办公室,心情复杂,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