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历史军事>汉室可兴> 第469章 序幕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9章 序幕(1 / 2)

第468章 序幕

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乃是举国之战,需要全国动员,不可能靠什么奇兵突袭,就是真正实力的硬碰硬较量。

除了太原臧霸三军、平原吕虔三军,河洛刘备、关羽十五军合计十一万兵之外,大汉境内还进行了屯田兵的动员。

兵部尚书韩遂为名义负责人,丹阳太守陈登调任兵部侍郎,协助韩遂。实际上此事以陈登为主。韩遂也知情识趣,不跟陈登争权。

朝廷于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进行过户口统计,全国人口约5000万,其中青兖豫徐1600万,冀州600万,幽州200万,扬州400万,司隶300万,凉州50万,并州70万,交州180万,荆州600万,益州700万。

到了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又有一次统计,得出全国人口是5600万。

随着桓灵时期战事频仍、天灾不断、瘟疫肆虐,加上鲜卑侵掠、黄巾起义、凉州之叛、董卓之乱、诸侯混战,百姓流离失所,饥馁遍地,四十年来,全国人口不增反降。

当然这种下降,并不是都死掉了。而是很多人颠沛流离,成了豪强的附庸,豪强隐匿人口,官府无力纠察,或者成了流民、盗贼,造成朝廷在册纳税缴租人口下降。

随着刘备统治力度的加强,权力逐渐向基层延伸,铲除了大量不法豪强,隐匿人口之事有所减轻。章武二年(公元196年),刘备曾统计其基本盘青兖豫徐四州人口,有人口1200万,比四五十年前下降不小。

根据此统计,刘备判断相对稳定、受损不大的荆州、益州,人口合计可能仍有1300多万。

袁绍治下的冀州,是黄巾起事的重灾区。广宗之战,皇甫嵩杀黄巾八九万人。下曲阳之战,又俘杀黄巾十余万人,筑成京观。袁绍又放纵豪强,流民无数,向河南刘备治下逃亡,还有向塞外逃亡者。

以此推断,袁绍治下冀州人口最多两三百万,再加上半个幽州,合计也就是三百万出头。

另一个时空,曹操击败袁绍,攻下冀州,曾说可从冀州征集甲兵三十万。按一户一兵,每户五人计算,人口约150万。

可以与此相印证。

按十人抽一为兵,袁绍现在兵力二三十万,几乎是极限了。怪不得密谍报告说袁军士兵在青黄不接时常有饿肚子的情况,还要靠吃桑葚作为补充。

袁绍面临刘备压力,不得不涸泽而渔,勉强支应起二三十万军队。

或许刘备就这么通过军备竞赛而拖下去,也能把袁绍拖垮。

但刘备不愿意这么做。

拖下去,袁绍虽然会垮,但先垮、先死的一定是幽冀百姓。

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

幽冀各级豪强死死盘踞在百姓身上,竭力压迫,敲骨吸髓,百姓除非死绝或者因叛乱被杀绝,不然就没有出头之日。

这些百姓都是华夏子民。

刘备没有办法等下去。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袁绍能养二三十万兵,刘备综合实力远胜于袁绍,就算不愿意太过压迫百姓,临时供应起几十万兵,应没问题。

也不必征召普通百姓,将采取军事化管理的屯田兵武装起来就已足够。

刘备的野战军团以军事训练和剿匪为主,养得精壮,甲械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偶尔也会接些兴修水利、垦荒畜牧之类的任务,但不是常态。

屯田兵日常采取军事化编制和管理,农忙时耕种,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论单兵素质其实并不弱多少,缺少的只是战斗经验和兵械装备。

屯田兵一般以部的形式存在,长官称屯田校尉或别部司马,现在统称为师,长官称师长。像屯兵武威以军事为主的贺齐所部称独立师,以屯田为主的师则称屯垦师。独立师编制与正规军下的师相同,一师1500人出头。屯垦师中各级军官的副职以及警卫兵和斥候兵略少些,全师1200人。

秋收后,陈登组织屯田兵在各师师长率领下拉练、剿匪,进行热身。或许他们最终不会上战场,但有备无患。

屯垦师或者叫做预备役士兵总数量高达二十多万,虽然散在各地,光把他们运到前线,就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这是一个压倒性的力量,充分反应出刘备在综合实力上的优势。

陈登主持的乃是编训事宜,职务类似于新兵总司令。并不是以后让他一人统领这二十多万士兵。这些士兵可根据需要补充进前线各军中,也可单独编制成二三十军,另行委任军长。

刘备的讲武堂规模越办越大,数年来培养出不计其数的军事主官、宣教和参军。

刘备登基后,在中京重设太学,但只是声望上凸显,待遇上略丰,教授力量略强,其余设置与各地学宫一样。太学毕业生仍不能直接做官,须得参加科考。

讲武堂改名为武学,不仅面向军中培养军官,而且对外招生。

成绩优异的武学生完全可以补充入屯垦师中,充任各级副职、佐官。

战斗首先在河内打响。

张合被袁绍调回上党后,阎柔守河内西部。

张合原来统兵五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