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降下了第一场雪。
沈宛烹煮了初雪中的第一壶茶,是容若爱喝的碧螺春。
临窗而坐,伴着古筝向下眺望,纷纷扬扬的雪花落进了河中,融入水中不见。
沈宛眼前浮现出了容若的模样,容若虽是怕冷,但他有他的冬日雅致:
像是明府花园中耐寒的地栽水仙、浴室中奇趣的石头摆件、书房里的页页词稿和一缕缕纳兰香、软榻矮桌之上的一碗药一碟松子仁几粒红枣片……都是公子才消受得起的。
宋应星饮着茶道:“此情此景,吾难免念及挚友张岱。想来张岱写下名篇《湖心亭看雪》之际,曾对吾言:‘大明盛景难再,心中积雪难消。’如今吾对雪而望,只道:张公所言大是。”
沈宛不知道如何回应好,索性沉默执茶。
宋应星又道:“天气越发寒冷,人难免懒惰,即便是我,著书立说之事,也自知勤勉不如张岱。竟不知张公独居古刹独栋屋至今,心情是否与我相同?”
“师傅,您不妨伸出手去接一接窗外的雪。”沈宛将窗叶开到最大,“北方雪大,随风席卷,人在山中时日过得快。江南雪温,慢调轻落,人在小楼中时日过得慢。所以,您跟张岱先生怎会心情相同?”
宋应星伸出双手,不惧掌心寒冷,但惜四季流转,人别而心未别。
沈宛和宋应星之间未聊《天工开物》之事。
“御婵,近来不见你外出走动,却像是在家中泛起了单相思。可是有了再度上京之心?”
“我只是觉得自己当下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沈宛看着茶炉中冒出的热气,“师傅对大清的怨恨渐消、逐渐摆脱了明俗而正轨清俗,我也不必再背负——‘接近公子,利用公子’的责任,能够敞开心扉去爱公子且对师傅毫无保留,已经满足。”
“我亦觉得你有幸,自古以来,能够处理好正妻、侧室、侍妾三者关系的男子不多,纳兰性德是难得的谁都不相负之人。他虽不至于为了你而败坏了明府的家规,但他绝对会为你创造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你俩的情思日后自有天意相牵,不必遗憾这些时日的分别。”
“师傅,”沈宛把姜飞远姜副爷所言的“罗带香”之事相告,“您说……纳兰公子会不会因此知道了您的身份?”
“兜兜转转,机缘难避。”宋应星毫不介意,“纳兰性德本就聪明,上天要借这个机会给他,让他半卷入《天工开物》丢失的事件之中,就说明我跟他有缘,是良缘而非恶缘。无妨,无妨。”
“师傅,朝廷那边因为找不到您的书,就有了新舆论传出。”沈宛又把姜副爷提及的另一个传言说了出来,“那些精兵和侍卫说,是您私自藏匿了《天工开物》,意图搅得天下不宁。”
“那又如何?我闲得慌吗我?难不成逮捕了我,千方百计撬开我的嘴,《天工开物》就能被找到了?”宋应星把右手边的窗户一关,“真是荒唐至极!”
“总之——”沈宛斟茶道,“我觉得康熙皇帝自身,才是最大的始作俑者。”
“天子要是有心筹谋一切,那‘神龙镖局’的镖师们、受雇于主的江湖探子们、精兵和侍卫、徐乾学一派……谁能得手?”
说着说着,宋应星忽然自嘲而笑。
笑着笑着,他的神色却缓缓降作凄凉。
“御婵,康熙皇帝该不会又是为了纳兰公子——”
宋应星双目清然而通透,“先用了《湖心亭看雪》疑案、禁书《夜航船》、若词王诗案等一系列举动来折腾了张岱,又把注意力对准了我吧?”
“师傅,您和张岱先生都是顶尖的文人,想要逃脱天子的掌控,怕是去到天涯海角都难。”沈宛道,“文治武功也好、推行满汉一家策略也罢,拿纳兰公子当‘理由’都好,皇上就是皇上,动什么心思何须臣民猜测?”
“你说这回,康熙皇帝又想干什么?”宋应星焦心,“并不是全部圣恩,纳兰公子都承受的起呀!”
“这我可不知道。”沈宛摇头,“别说是我,公子本人怕是也一无所知。”
*
次日。
沈宛睡醒之后,来到院中栽种与容若同品种的鹅黄色水仙花。
有信使送了署名为“鹅梨”的信件过来,沈宛心中欢喜。
“鹅梨”是容若的通信别名,也曾出现在给张纯修的书简中,沈宛都是知道的。
宛卿亲启:
书信到时,恰是江南飞雪凭窗日。
宜备一盘秋时收获的葵花籽自炒,酌以一壶碧螺春,听两三句枯枝落石的质朴声响,可得色香味和听觉之趣。
我看渌水池中残荷,多有时空交错、流年易逝之感。
诉于宛卿,分愁销愁,担得心境。
鹅梨冻而未冻,香酥脆矣,独立茕矣,还须合掌温惜。
自盼佳期来时,与宛卿携手西子湖畔,观早荷而取其中的杨诗【注1】意境,过轻舟二十四桥而赏鉴白石曲【注2】,再摘得明月一轮,莫论稼轩【注3】何处玉兔解沉浮。
我自别宛卿以来,家中一切安好,唯独皇上之心意难揣,危然于中秋佳节。千万不是,我自承认,然至今不见皇上迁怒,愁煞鹅梨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