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0.第90章(1 / 4)

会试开考当日,贡院。

纳兰很早就来到了考场,他坐在中间那列正数第三的位置上,闭目养神。

格尔芬却是不拘一格,奔走在从别处而来的“异乡考生”之中,活跃氛围。

等到全部考生到场,众巡考小吏确认完他们:身份无误、所携带之物无舞弊之嫌、精神状态无异常之后,便有礼官敲响了三下铜锣,预示着考试即将开始。

徐乾学和蔡启僔两位大儒,一左一右坐在主考官的特设位置上,深情凝肃。随着司礼大太监的一声喊:“皇上驾到——”这两位大人就迅速起身相迎,台下的举人们亦是按照礼数站起,纷纷向康熙皇帝行礼。

礼毕之后,徐乾学回到康熙皇帝的右侧就坐,他特别想对诸位举人说句话:“尔等今日是得了福气,皇上的龙颜,可不是谁都能随便见得到的!”

礼官高喊:“风和日丽,会试将开,上有文曲星君加持、下有当今天子福泽,尔等诸生,幸甚矣。”

众举人向康熙皇帝和两位考官行注目礼。

礼毕,众举人只听见有连续九发礼炮鸣向空中,声音不大不小,派势却是十分到位。也许真的如礼官说的一般,这是吉兆。

司礼大太监站出来道:“请诸生恭听圣言——”

康熙皇帝把目光从纳兰身上移开,对着众举人道:

“尔等都是俊才,一路闯关至此,想必已是胸满文墨、怀抱大志。今朕亲自监考文试,意在传承与弘扬历代皇帝之做法,开创‘莅临贡院,观试有终’之先例。尔等不必惶恐,不必抬头观望,朕与两位考官,今日不过是摆设,尔等才是发挥能力之人。”

众举人齐声道:“学生等谨听圣言。”

礼官鸣锣一声后,康熙皇帝就气场十足地宣布:“开考——”

众举人这才敢翻开桌面上的考卷来看,仔细酝酿作答之言。

康熙皇帝只见:纳兰容若坐得笔直,行笔姿势优雅,文思通畅,比别的考生都要更快地入题、拆题和解题。

康熙皇帝勾嘴一笑,心想:

朕的纳兰果然是雷打不动的“大清第一才子”,别人尚在苦思冥想之中,他却已经成竹在胸,只待将对《策论》之题的见解写就、把朕特别命制的《四书五经》填空题得出正解。

天下有纳兰容若一人,足以撑起大清文坛的门面。

翰林得纳兰容若一人,却是朕失贴心陪臣之遗憾。

留下来。留在朕身边。

不可放。放之即所失。

康熙皇帝闭上了眼睛,他好似见到:

取得功名之后的纳兰,再也不是穿着自己所特许的私服行走在皇宫中,而是穿着跟徐乾学一样的翰林院官服,在一方天地之中做着他喜欢又擅长的事情。

纳兰才高八斗却没有一丝高傲之气,他温润如玉且春风化雨,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那些资历比他要老许多的大儒们的一致好评……可是,到了后来,却演变到了君臣水火不容不容的地步,因为一个人:明珠。

朝珠线断,一阵刺耳的声音响起,不知是在争执中谁对谁先动了手。

或许是自己一剑没往纳兰的脖子上砍下去,而仅仅是挑断了他戴着的朝珠的串线;或许是纳兰对自己这个皇帝忍无可忍,一心求死,才以下犯上用剑切断了自己的至尊朝珠的金丝线。

若说“皇后断发”是该废该死的大错行,那么“朝臣断珠”则是臣子该杀该诛的特大罪。

康熙皇帝不由得浑身一抖——

朕和纳兰,会发展到那一步吗?

“皇上。”徐乾学小声叫了一句,提醒道,“切勿在众举人们面前失了威仪。”

“朕知道了。”康熙皇帝自然是不会提及自己颤身的原因。

只是,出于对纳兰惜爱与保护,康熙皇帝开始慎重地琢磨起一个问题来:

该不该让纳兰容若入翰林?

*

纳兰提前交了卷,在还剩下半柱香的时间里,消失在了康熙皇帝面前。

康熙皇帝因为说过要“从始至终地观考”,所以并不能“君言有戏”地离场去追问自己的陪臣。

“去把纳兰容若的考卷拿过来,朕要亲自批阅。”

康熙皇帝才要说出这句话,就忽然意识到了不妥。

纳兰的考卷,按照考试制度和规矩,应该经过:专人誊写、封存姓名、装订成册这三道程序和交由征夫考官判阅之后,位列前十,才能呈到皇帝手里。

徐乾学道:“皇上,爱徒容若才思敏捷,先成文章和先交答卷也是有的。臣以为,您不必为他担虑。”

“由得他去。”康熙皇帝装出气愤的态度,“但凡他眼里有朕这个皇上,也不敢提前走人!”

反观索额图的次子格尔芬,却仍旧是一丝不苟地在答题。

在阿玛的威逼下,格尔芬虽然表面上浪荡反抗、羞辱门楣,暗地里却是真的一心向学、孜孜不倦。

格尔芬以纳兰容若为榜样,私下常去“花鸟风月楼”的雅室内向他讨教学问。纳兰留给格尔芬的印象是:

公子文质彬彬,言语温温然,态度亲和,不可多得。

礼官宣布考试结束的那一刻,康熙皇帝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