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亲王多铎之子董额领康熙皇帝军令,前往镇压王辅臣之乱无果,退兵回京师领罪。康熙皇帝大怒,将其革职贬为庶人,家眷等均逐出王府,王府充公,所搜钱款和古董,悉数补入国库折抵军费。
曹寅随图海和周培公去往平凉途中,听到董额自裁身亡的消息,大惊。
“图海将军,周军师,以董额为鉴,我等三人都是悬着脑袋在为皇上办事呐,不成功便成仁,只能步步走准,才能不落得一个惨局。”
图海将军道:“曹侍卫,兰州百姓无辜,城中生灵不计其数,无一不是□□的百姓,他们受到反贼迫害、身陷苦海已久,我等不可再开杀戮。”
“不错。”曹寅明理道,“对老百姓,需要的是好好说情理,叫他们主动出城降清。对王辅臣及其手下精兵,可用围城死耗之计,硬攻必败。”
“周某立刻去打点安排一切。”周培公行动有数,“先去给占据城北山墩的清军主帅胡清炎报信,让他居高临下摆出炮阵,对贼军呈轰炸之势;等到百姓们都出逃的差不多以后,再烧贼军粮草和断贼军水供,死死围困城池,看弹尽粮绝的贼军还敢如何作虎作威!”
“有劳图海将军和周先生。”曹寅客气道,“到时我必将孤身入城,与王辅臣谈判,说动其顺从我大清,反向攻打吴三桂。”
“曹侍卫凡事小心。”
“你俩亦是。”
接下来,三人便分头行动,不缺默契与配合,一点一点地将王辅臣逼入绝境。
一切如计展开。
一个半月之后,王辅臣和兵卒们深困孤城之中,已经杀尽和吃尽马匹,再无饱腹之食和蔽体之衣可以应对寒冬。加之与外界断联已久,不知世道天日如何,孤城之内的精兵们更是人人精神恍惚,再无从前斗志。
王辅臣见:百姓尽走,投靠清军;兵卒尽悴,翻身无望。便恨恨地登上了城楼的最高处,目断天涯处,竟是清军主帅胡清炎的十二座红衣大炮,蓄势待发,随时可以把这个古城炸毁。
“呜呼!”
王辅臣连连后退,勇猛如他,何时有过生畏之心?
叹如今虎落平阳,生不如犬,出城是死守城也是死,真叫一个:天意亡我!
曹寅便是在王辅臣心态崩溃之时,带着康熙皇帝的圣旨进城与其会见的。
城楼之上,寒风阵阵。谁唱苍凉悲怨之无声哀曲?
雁群飞过,声声哀绝。已是不知人间有此种恨人。
“可惜啊,可惜……”
曹寅对王辅臣遗憾道:“王军门你明明:南可杀向云贵,东可直捣京师,却偏偏到了平凉这块土地,以陕甘才是自己最好的落脚点,结果败得此下场。”
王辅臣本着最后的傲骨道:“本军门如何行动,还请示过谁来不成?”
曹寅摇头道:“王军门,自负的心态可是会害死人的!你失策失算:总想着等到康熙皇帝和吴三桂打的两败俱伤以后,再寻那没有定数的渔翁之利,殊不知自己才是这场战争之中的突破口。”
王辅臣脸色骤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曹寅一甩辫子,挺胸道:
“你是吴三桂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已经偏离了他的计划——不驻守汉中而去往平凉称王,妄图一统陕甘,成为第四藩王,这就已经铸成大错。我朝康熙皇帝英明,念你尚有用武之地,若是愿意归顺清廷,重整兵马,南下长江攻打吴三桂,那必定是重重有赏,想要什么,皇上就能赐你什么。”
王辅臣不满:“你在跟我谈交易?”
曹寅不屈:“我的确是代表康熙皇帝、携带圣旨而来,劝你快识时务!”
“你朝皇帝该不会是利用本军门败退吴三桂的人马之后,就反过来将本军门捉拿处死吧?”
“我朝皇帝是言而有信之君。”曹寅把圣旨放到王辅臣手中,“有此为证,王军门你还有何顾虑?”
“好!本军门就姑且信你和康熙这一回!”
王辅臣看过有大清皇帝的玉玺的圣旨过后,重重一点头。
曹寅伸手做请:“那还请王军门速速下城楼,将我朝皇帝的圣意和自己的决心告知众将士。我方也好及时将粮草、水供、寒衣、马匹输送到此,供王军门调配和使用。”
王辅臣仰起头,紧闭双眼,高举双手,张着嘴巴,却无法从咽喉之中呐喊出一个字和一句话来。
他满腔的耻辱、不甘、不得已,都化作了对清王朝和康熙皇帝的臣服。
他积存的盛气、志向、大伟业,如同黄粱一梦,化作千言万语难述之罪恨。
曹寅望着眼前人的模样,不做催促也不做奚落,只将一份“时运无常,天命难料”的真切之感埋在心中,深知何为:
大将之弃暗投明,心有所苦,肺腑如煎。
大将之舍志从命,如锤在胸,痛定思痛。
大将之另赴大任,为天下议,自身何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