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里,孝庄笑吟吟地跟皇孙玄烨和皇后赫舍里一起用早膳。
苏麻喇姑和顾问行一左一右站在太皇太后和万岁爷身后伺候着,主子们心情,他们自然跟着沾喜。
孝庄问:“咱们皇上在这一个半月里,都干了些什么有益于大清和有益于百姓的事啊?”
玄烨自信道:“回皇阿奶,国计民生上面,孙儿革几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省长官的职,然后将那些省份亏欠朝廷的水银都强制收回来了,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可见那些省份不是拿不出银子来,而是想着吃皇饷、故意报亏;军事军情上面,孙儿派出得力干将去勘查连接南北的更优路线,以保证一旦战起,将劳民伤财之害降到最小,因为后勤物资供应是战事的要紧环节。”
“还有吗?”孝庄心明如镜,“皇上第三步还干了什么?”
“朕原本想要整顿吏治,先拿工部开刀,但是考虑到实情,就做了罢,改成重视户部,让户部的官员们好好筹办选秀之事和皇阿奶的生日。”
孝庄挑明了问:“你的纳兰还教你做了什么?”
玄烨朝顾问行一看,顾总管连忙向孝庄回话道:“回老祖宗,万岁爷在这一个半月里面,没有跟纳兰公子见面。”
“皇祖母我在归还素佩给纳兰的当日,就问过他对时局看法和他对皇上应该怎么做的想法,如今皇上按照他的路子走,可是觉得‘贤臣难再得’啊?”
“孙儿冤枉,纳兰冤枉。”玄烨离座给孝庄行了个求宽谅的礼,“请皇阿奶明鉴。”
这么说来——
这事的确是孝庄的误会。
纳兰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过玄烨,玄烨凭借自己的眼光和魄力施政,只是君臣二人恰好把“路子”都重合到了一起去而已。
“罢了。”
孝庄接过苏麻喇姑盛来的一碗参汤。
*
“等到选秀之事结束、纳兰考完功名、刑部的冤假错案悉数见雪,孙儿就要开始撤藩和平藩了。孙儿干劲满满,真想早日大展身手啊!”
“皇上有这样的抱负,照理说我这个皇祖母不应当浇皇上的冷水。”孝庄的神色转为严肃,“皇上打算以什么名义撤藩和平藩?”
玄烨霸气道:“难不成孙儿等那些藩王都后继有人了、实力更大了再撤再打不成?孙儿就是要先发制人!”
“皇上派谁去打?”孝庄放下参汤碗,“能够作为大将率兵的人当中,皇上最信任谁?”
玄烨一愣,答不上来。
——总归是不能索额图或是明珠二选一吧?
——即便是交给安亲王岳乐,万一岳乐居功自傲,这战争胜或者不胜都反了朝廷怎么办?
玄烨一咬牙,问:“皇阿奶可替孙儿问过明珠和索额图的想法了?”
顾问行赶紧圆场道:“老祖宗,万岁爷的意思是,撤藩和平藩之事,还得多方参合参合才行呐。尤其是要老祖宗您多费点心。”
这就是给了孝庄一个对康熙皇帝好好讲道理的场景,玄烨坐的笔直,给了顾总管一个“你懂的审时度势”的目光。
顾问行把皇上的目光一接,又道出了一番更契合祖孙二人心思的话来:
“奴才愚钝,这撤藩和平藩之事,自然是经不起等,就像是不能把鳌拜熬死一般,也不能等到吴三桂老死,老祖宗洪福齐天,定是盼着天下早日无患的。再有就是,万岁爷一旦把这事拿到朝堂上去说,怕是会乱了套,还得叫老祖宗是一旁坐镇着局面才是。”
玄烨摆手,叫顾总管退到身后去,不必再说了。
说得再多,还不是一个意思:
康熙皇帝,得听从太皇太后孝庄的话。
孝庄道:“朝廷的实力看似强大,实则只是表面,皇上不知道派谁去打就正好说明了这点。照我看,撤藩和平藩之事不是不能干,而是皇上要想清楚之后再干。”
“孙儿敢问皇阿奶,什么样才叫做‘想清楚’了?”
“好……好啊,我竟然教出了一个——连费神思忖都不愿、张口就问衡量标准的‘好皇帝’来,真是愧对列祖列宗!”
孝庄气的声音发颤,转向苏麻喇姑:
“传我懿旨,把明珠和纳兰性德叫到慈宁宫来,让纳兰性德当着我、明珠、赫舍里皇后的面,告诉皇上:三藩之事,什么样才叫做‘想清楚’了!”
“皇阿奶——”
玄烨猛地站起,力度过大,翻倒了凳子。
一旁的赫舍里皇后就跟是个摆设品一样,说话也不是,不说话也不是,只觉得自己还不如先行向孝庄跪安呢。
当初前往慈宁宫的时候,皇上明明说的是:“皇后,与朕一同跟皇阿奶商议秀女大选的最关键之事。”
“对着皇阿奶,身侧又有明珠,纳兰能言无不尽吗?”玄烨护着自己的侧臣,“不如叫纳兰去养心殿单独给朕说。”
“皇上你给我坐着!”
孝庄冷眼一训:“早膳冷落了赫舍里皇后我没责你,意气用事要打吴三桂我也没拿出大道理来压你。但是你作为大清的一国之君,连对国家大事的衡量标准都不懂该如何拿捏了,像什么样子?”
玄烨不发一言。
“顾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