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第14章(2 / 4)

瞬间而来的反射光,刺激地他眼睛一眨,但是君威丝毫不减。

*

朝堂之上,鳌拜居前,众臣居后,明珠与索额图分站左右两侧。

忽然传来一声高喊:“皇上驾到——”

众臣子就一起跪地,对登銮而上、步入宝座的康熙皇帝行跪拜之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玄烨气度恢宏地一抬手:“众臣平身。”

“谢皇上。”

众臣子依照礼数应完,像往常一样——

等着皇上与辅政大臣鳌拜之间的反调、候着明珠与索额图之间的互对、瞧着新一轮的天子新见和八旗亲贵旧见之间的波澜……没准在半途之中,还能把孝庄太后给惹来,好平衡宝座之上和宝座之下的君臣利益关系。

唯独今天不一样。

玄烨对着銮下众臣道:“朕说过要改制就是要改制,只跟你等说如何改,而不是听了你等的意见后,才来决定改或者是不改。”

鳌拜当众冷哼了一声,他身后的依附者们,亦是相似的神色和态度。

玄烨拿出魄力道:“朕近日收到了极好的‘复翰林院’之策,就要当着你等的面来叫你等洗耳恭听。”

鳌拜冷应了一声,言不由衷道:“臣等恭听皇上圣言。”

玄烨往右侧一递眼色,文武双全的翩翩公子会意而出。

一瞬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倒是明珠在一片“没有这样的规矩”的不满声音之中,镇定自若。明珠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看着少年天子和自己的儿子,等待着皇上的下一句话和儿子的下一步举动。

鳌拜见大家的态度类似:都是谴责康熙皇帝的“坏了祖宗规矩”的声音,都是不满纳兰性德“僭越朝堂礼数”的怒颜。索性不说一句话了。

——皇上今日的荒唐之举,怕是要钉在《清圣祖实录》的耻辱柱上面去的吧?

——纳兰性德恃宠而骄,自高自大,堂堂站在君侧,明珠真是教子无方!

索额图终于忍无可忍,轻蔑道:“幕后陪臣岂有站上朝堂之理?”

“朕说纳兰有资格,他就有!”反驳完索额图,玄烨命令道,“纳兰,你把自己写的跟‘复翰林院’相关的见解和策略都说出来——”

“是。”

“礼终以恩,学进以才。吾皇复设翰林院,兴利除弊,承天合恰,满汉共睦,佳举也。”

“臣之见策有三:其一,大清入关以后,马背得天下之理念有别于中原主流之文化,需兴儒学正道,设所讲授经典以文养、以修学;其二,前制之弊【注2】,满清独有,不合月异,需去劣推优,罢旧制而举新措,设内阁以任贤能、培良材;其三,清承明制,先皇帝之折中之计也,今吾皇有志,深谋远虑,可出先皇帝之上。故而复翰林院之事,其他改制之事,应从圣意,立天而行。”

纳兰性德说完这些,朝堂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而是陷入了交头接耳的混乱状态。

明眼之人心想:

明珠之子,言语谨慎,才华卓然,行文之间,叫人自知其意。纳兰性德所说的三点——兴文尊儒、除旧迎新、拥主集权,滴水不漏,不过激也不保守,不偏颇也不空谈,可见是反复斟酌过的。

有心之人记恨:

明珠之位已高,再有手中“美玉”加持,日后必定把持朝纲,左右皇帝,对大清江山无益。纳兰性德一身才学,本应独善其身当个佳公子,可他偏偏要走到皇帝身边去,真是赞否两论啊!

“纳兰性德你好大的胆子!”

终于有人发了声:

“原来皇上要复翰林院,就是你吹的耳边风。”

“你的目的有三:为自己;为皇帝集权;为了借复立翰林院的契机,以翰林院成内阁,以达到——‘用内阁来抗衡祖宗们立下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目的。”

玄烨正色道:“改制和复翰林院是朕的本意!”

“也难怪皇上高兴,原来纳兰性德是跟着皇上一块往咱们老祖宗的规矩制度上动刀子。一拍即合罢了。”

礼部右侍郎兴必察嘲讽道:“如此谄媚、讨好、满足于君,纳兰性德不愧是我清的:君侧第一陋臣!”

索额图心想:

纳兰性德心思缜密,狡诈如其父明珠。

今日初次露面朝堂,面对群臣的这般压力而不惊,面对满堂的议论之声而不慌,难怪皇上敢把他带身边。看样子,皇上是没把纳兰性德当近臣,而把他当知己和自己人了呀!

吏部尚书道:“臣听闻: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纳兰性德你连功名都没有考取,就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纳兰道:“先帝对翰林院两复三撤,不是意志不够坚定,而是为朝中势力所阻碍。今你是臣子,我也是臣子,我愿意为皇上赴汤蹈火、粉身碎骨,就可以以份量论,就够格跟皇上称手足,就有底气站在皇上身侧。”

“不错。”玄烨肯定道,又指着吏部尚书问,“你又怎知纳兰考不上功名?照朕看,纳兰是满清第一才子,参加科举必定名列三甲。”

“皇上对纳兰性德如此看重,还会在乎他有没有功名吗?”

鳌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