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瓜书院>玄幻魔法>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56章 国际写作计划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6章 国际写作计划(1 / 2)

《拯救大兵瑞恩》的篇幅不长,一个下午的时间,聂华灵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保罗安格尔端来两杯热咖啡,问起感想。

“这本,跟市面上的以反思回忆、军营生活、战场烽火为题材的二战军事都不一样,侧重点在集体和个体,在人道主义上……”

聂华灵语气里透着几分欣赏。

“我也有同感。”

保罗安格尔说“我认为这个作者,值得一个国际协作计划的名额,你觉得呢?”

聂华灵品着咖啡,点了下头。

国际写作计划,是他们夫妻两人搞出来的,在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坊”的基础上,搞了個面向世界作家的国际**流平台。

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邀请全球各地作家前往,每届为期4个月,相互交流,学习讨论。

前几届都是他们夫妻自掏腰包,后来名气越做越大,很多企业、学校以及个人,特别是华人华侨,非常愿意慷慨解囊,捐钱资助。

参加的作家最低要求是至少出过一本书,又因为聂华灵是华夏人,所以特别偏爱华夏作家,每年都会邀请宝岛、香江和内地的作家。

比如,艾清、王朦、萧乾。

当时也邀请过李尧堂和沈雁氷,但因为二老年事已高,只好作罢。

“达令,你怎么了?”

保罗安格尔把头探了过去。

就见聂华灵盯着作者和译者简介,喃喃自语,“这个作者,我好像在哪里见到过?”

“不会吧?”

“这个作者和译者都来自华夏的燕京。”

保罗安格尔说他们两个从未去过燕京,聂华灵不可能跟这个方言和白若雪见过面。

“不不,我的意思是,我好像在别人的信里见到过这个人的名字,应该是见过!”

说话间,聂华灵立刻翻箱倒柜。

一摞摞的信件,被她分成好几类,一类是国外的,而香江、宝岛和内地,则归为同一类。

循着记忆,找到了艾清和王朦的信。

一封一封地看,惊喜不已,“没错,信上说的这个‘方言’,应该就是这部的作者。”

保罗安格尔诧异不已,何以见得?

聂华灵解释说,艾清、王朦在信里提到的方言,那个华夏文坛青年作家里的佼佼者,跟这个“方言”的作者简介,有好几处都很吻合。

“也就是说,他是年轻人?”

“没错,年轻人!早上**点钟的太阳!”

“那真的是太好了!”

保罗安格尔一脸高兴。

作为国际性的作家交流平台,“国际写作计划”虽然也邀请功成名就的作家参加,但他们更希望把名额留给尚在成长中的年轻作家。

“保罗,我还有个想法。”

聂华灵说“这个译者要不也加进来?”

保罗安格尔明白她说的不是迈克,而是白若雪,沉吟片刻,“我同意,一个大学生能翻译到这种水准,自身的文学水平肯定也不赖,就是不知道他们那边的学校,会不会答应?”

“事在人为,我们邀请我们的。”

聂华灵笑了笑,“到时候再说。”

保罗安格尔也不反对,重新拿起《拯救大兵瑞恩》,心里非常期待这个方言的到来。

“我现在就去写邀请函。”

聂华灵走到桌前,写给华夏作协的邀请信,已经写好了几封信,比如茹芷鹃。

“你们两位来爱荷华的费用,包括了裴竹章先生捐赠五千美刀,其中就有你们的路费。

不足之数,由‘国际写作计划’补上。

大约四五千美刀,是我丈夫,保罗向企业、私人募来之款……

爱城是大学城,很美,来过的人,都很喜欢,届时,希望你们可以带写作计划来美国。”

书信的结尾写着时间,3月7日。正当信漂洋过海地寄到燕京的同时,方言一个人南下沪市,正坐在上影厂的会议室里。

此时,召开着《高山下的环》的剧本研讨会,到场的除了李村葆、谢缙、吴贻躬他们,电影局的领导也来了,包括局长石方雨。

不仅仅因为石方雨是从上影厂调上去的,也是上级单位对《高山下的环》极其重视。

“我看讨论的也差不多了,如果同志们没有什么其他意见的话,就先这么定下来。”

石方雨左看看,右看看。

方言笑而不语,合上本子。

“接下来就要辛苦方老师了。”

吴贻躬盯着他看,说这几天在上影厂招待所小住,和谢缙、李村葆把剧本彻底改好。

“您放心,我一定尽快改出来。”

方言表面平静,内心惊喜。

石方雨道“到时候,改好的剧本就刊登在《解放jun文艺》最新一期的头版位置。”

又过了半小时,研讨会告一段落。

方言刚站起身,就被石方雨、吴贻躬他们喊了过去,继续开小会,首先聊到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在燕京电视台的试播,效果非常好。”

石方雨笑盈盈说,部里的,甚至更上级的领导看过了以后,都非常满意,高度评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