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没全信,只想着日后找机会试探一番。不论是人是鬼,总会露出马脚的。
底下小嫔妃们扯头花,大概入不了她的眼,芰荷连提都没提过。
让她说得最多,也被她骂得最多的,是大皇子嬴南征。
“小小年纪便整天端着架子,也不知道给谁看呢?”
“真以为嫡长子就一定最得父皇青眼?父皇还没立太子呢,他是觉得储君之位是他囊中之物了?”
“也不知母后是怎么教的,真是越大越不讨喜了!”
“才上了几天学呀,就来指点我和老二读书,真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
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芰荷用它丰富到超乎年龄的语言,全方位、无死角地把大皇子抨击了一遍,仿佛这人一无是处。
但重华却从中听出了浓浓的妒忌。
且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妒忌里偶尔还夹杂着凛冽的杀意。
他前世也学过历史,史书上的封建王朝,但凡是有男嗣的,都不会考虑让公主继位。哪怕皇帝膝下没有儿子,也永远只会过继宗室子为嗣。
芰荷与南征一个公主一个皇子,天生的性别就注定了,两人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利益冲突。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芰荷对南征嫉恨至此呢?
重华尽量往合理的地方去联想,思来想去,也只能是其母吴昭仪在皇后手里吃过亏,而且还是大亏。
吴昭仪母女嫉恨皇后,进而恨乌及乌,也看大皇子分外不顺眼。
而他们舍皇后却就贵妃的行为,也给重华的猜测做了佐证。
不过也不能轻易定性,他现在能接触外界的渠道实在是太少了。母亲段贵妃是个极为谨慎的人,便是独自一人的时候,也不会谈论关于前朝后宫的事。
在姨母段夫人入宫时,倒是会和贵妃说些前朝的事。
但那个时候,贵妃一般都会打发奶娘胡氏抱着他去侧间玩耍。
一开始重华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奶娘胡氏是天子亲自替他挑选的,某种意义上属于天子的人手。
不过胡氏如今挂职在麟趾宫,又与重华这个奶儿子有了直接的利益捆绑。对于贵妃做的某些事,只要不触犯底线,她都会睁一眼闭一眼。
就比如贵妃姐妹二人谈论前朝之事和京城传闻,只要胡氏没亲耳听见,她就可以当自己是个聋子。
如今的重华还不知道内情,他只知道自己的母亲未免太“慎独”了,和自家姐妹说话时,带着他这个“什么都听不懂”的小娃娃又能怎样吗?
他可是连话都不会说呢,还能泄了你的秘不成?
是的,他连话都不会说,自然也不会抗议咯。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如今近在眼前的大事,就是要过正旦了。
正旦就是新年,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来年二月二,都属于过年的范畴。但最重要的,还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时人所谓的“正旦日”。
时人重孝道,对父母的孝敬除了平时,还讲究“三节两寿”的隆重。
两寿指的是父母和老师的生日,三节便是正旦、端午和仲秋这三个大节日。
宫里节日时最多也最繁琐的就是庆典,就连他这个才四个月的小娃娃也不能幸免。
才入了腊月,尚服局便来了许多手巧的女官、宫娥,给他们母子量体裁衣。
朱红的、秋香的、珊瑚红的、宝蓝的、墨绿的……各种颜色的衣裳裁剪了许多,上面都用金丝银线配五色丝线,绣着吉祥的瑞兽或驱邪的凶兽。
因着得了贵妃的青眼,毓秀宫母女二人也沾了光,无论是衣料还是绣工,都比往年上了一个台阶。
往年里尚服局倒也不曾苛待他们,再怎么还有大公主在呢,他们哪里敢克扣皇嗣的份例?
但贴着份例的敷衍和精心炮制的,能一样吗?
吴昭仪看着送来的新衣裳,不免妒忌之心又起,整张脸都酸了起来,阴阳怪气道:“还是贵妃厉害,一句招呼不用打,便叫咱们也跟着沾了好处。”
芰荷若无其事道:“得了实惠还不好吗?”
吴昭仪愤愤不平:“这本来就是份例内的,是咱们应得的!”
“那你把往年不好的拿去,和尚服局换了好的来呀。”芰荷有些不耐,毫不客气地拿话刺她。
吴昭仪的脸顿时涨得通红,气焰却一下子就消了下去,嘟囔道:“我才是你亲娘,你怎么也不向着我?”
芰荷哑然,半晌说不出话来。
若是换了别人,吴昭仪必然要得意洋洋,乘胜追击。可如今亲女儿被自己噎住了,她哪里有半点得意之态?
她一下就慌了起来,也不管前因后果,只把女儿楼进怀里连连道歉:“乖乖,吓到了吧?是娘不好,娘不该说那些话,往后再不说了,别怕,啊?”
芰荷眼眶一热,泪珠滚滚而下。
吴昭仪更加慌乱,一个劲地认错,却总也说不到点子上。
其实芰荷知道,至少这一点上,错的不是吴昭仪,而是她。
只是有些事情,是永远无法说清,也不敢说清的。吴昭仪的浅薄总是让她忍不住嫌弃,但吴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