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云蘅每日的生活都很简单,来来回回就那些事,几个问题问下来,许君赫大概就了解了。
除却给她喝豆花的晴姨,让她记账的屠夫薛久,还有急着给她张罗婚事的苏漪,剩下的便只有柳今言了。
她出门也就是奔着这些人而去。
在家中则是看书,习字,学作画,旁的事也没有。
“柳今言?”许君赫稍稍一想,便想起了这号人物,“游阳的舞姬还没回去?”
纪云蘅道:“今言说,她们今年要留在泠州过年了。”
许君赫:“是何缘由,可有告诉你?”
纪云蘅摇头,“今言说她也不知道。”
他莫名地笑了一下,望着枝头的梅花,轻声道:“她知道,只不过不想告诉你罢了。”
纪云蘅也没有追问,黢黑的眼仁瞧着许君赫的侧脸,不知道有没有听到这句话,看起来安静又认真。
许君赫将她喊来,不过就是问些她这二个月的情况,问完了也不道一声别,抬脚就要走。
“殿下。”
纪云蘅将他喊住。
许君赫于漫天白雪一样的梅花中转头,背着光看了纪云蘅一眼,就见她慢慢颔首,郑重其事道:“多谢。”
纪云蘅是欠他一句谢的,至于谢什么,许君赫明白,不必追问清楚。
他置予一笑,懒散地摆摆手,转头离去了。
殷琅候在几步远的地方,见许君赫走近,便抬手将臂弯处挂着的外袍披在了他的身上,随后微笑着冲纪云蘅颔首行礼,两人就这样离开了园子。
纪云蘅在梅花下站了片刻,在脚边捡了一枝梅花捏在指尖把玩,出去找了苏漪,二人结伴下山。
到了山脚,纪云蘅掀开车帘探出脑袋往外看,就见原本将山路围堵得水泄不通的贺寿之人已经散去,山间的路上尽是风尘仆仆的行人,有人赶着牛车,有人徒步行过,身上都背着大小行囊。
“姨母,这些是什么人?”
纪云蘅转头问苏漪。
苏漪凑过来,将头伸出窗子左右瞧瞧,忽而感慨道:“佑佑,这些都是归乡之人。他们在外漂泊谋生,科考求仕,忙碌了一年,快到年底了,这才都往家中赶。等到来年开春啊,他们就又会离开。”
“那为何还要回来?”纪云蘅疑惑不解。
车慢路远,行之千里不过就是为了回乡几日,等到了开春又要离开,大半时间都用在了赶路上。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呐。”苏漪道:“行千里路,过万重山,不管走出多远,总是要归家的。”
纪云蘅的两只手扒着窗子,露出一双杏眼往外看。她看见有的人穿着打了许多补丁的袄子,有的人磨破了脚上的一双鞋,有的人推着车,牵着几岁的孩子,被寒冬冻裂的手指,吹红的脸颊,还有沉重的行囊。
只有富裕之人才会在这样的寒风里泡着热茶赏着花。
而贫穷的人,则永
远在路上。
她想起良学在堂中笑眯眯地对杜员外说山路窄小,归乡之人都被堵在山路中。
听姨母说杜家的寿宴要大办二日,若不是今日良学上山说起此事,他们不知在这样的寒霜里站多久,等多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纪云蘅低声喃喃。
冬天才是最难熬的,纪云蘅知道。
回去的路上纪云蘅睡着了,被苏漪搂在怀中。
梦中,良学盖起高楼,给天下所有受冻之人一个温暖的庇护所。
是月亮皎洁的长夜。
蓬头垢面的小姑娘扒开了墙边的狗洞,用自己瘦弱娇小的身躯挤了出来,她频频慌张地回头看,飞快地迈动双腿奔跑,仿佛用尽全身的力气。
只要跑到街上,只要遇见了人,就能得救!
她脑中只有这一个念头。
许是饿了太久,她没跑两步就开始眼睛昏花,双腿发软,几次栽倒在地,但又顽强地爬起来,生怕耽搁了一点时间。
多跑一步,生机就多一分。
正当她用尽力气狂奔时,就看见前方隐约有一盏灯笼晃动,似有人提着灯行路。
有救了!
小姑娘双眼猛地一亮,奋力朝那只灯笼跑去,待到近处就看见提着灯的是一个身量高挑的男子,只是生得很瘦,颧骨高高凸起,头上缠了白色的纱布。
“救我!求求你救救我!”她跑到男子跟前时,最后一丝力气用尽,双腿跪在地上,用手抱住了男人的腿,“好心的公子,你快带我去报官吧!我原是崇寅城的人,是被拐来此地的!”
那男子晃了几下灯笼,将光源凑到小姑娘的脸边,细细一打量,发现是个七八岁的孩子,眉眼倒是生得清秀,浑身滚满了泥土,显然是打了地洞钻出来。
他笑道:“你放心,我定救你。”
月上柳梢。
杜岩进了屋将手中的提灯搁在桌上,冷眼瞧着屋中坐着的人,“你们怎么办的事,竟还让人跑了一个?若不是走运让我碰上了,待她跑去了路上碰见了行人真的闹去官府,我看你们怎么交差!”
坐在屋中的男子正笑着嗑瓜子,“这不是有杜少爷在吗,花点银子就能摆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