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有美恶,故有吉凶。诸星中至贵者,莫过于紫薇、少微、天市、太四者。除少微外,三贵具有立国建都之验……”
“奶奶,大姐,王家来人了,王家来人了。”
二丫头玉微风风火火闯了进来,打断了祖孙二人的功课考核。瑶光被打断了思绪,本来挺熟练的“二十四天星盘”的后续就那么卡在了喉咙里,怎么都接不上了。
盘腿端坐在南首的祖母卢氏本正自眯着眼听大孙女背书,骤然之间也被二孙女吓了一跳。
她皱着眉睁开眼,不悦地看向门口,玉微正扶着门框大喘气,显然是累得不轻。
“大惊小怪的!”卢氏说教道,“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干咱们这行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得稳当。就算天……”
“就算天在眼前塌了,也不能皱眉。我都记着呢。”玉微随口打断了卢氏的话,神情满是不以为然。
卢氏的脸一下子就黑了。
瑶光见状,暗笑一声,赶紧出来打圆场:“玉微,你少说两句吧,奶奶也是为了你好。”转而又安抚祖母,“奶奶您别和她计较,您又不是不知道,这丫头打小就这样,毛毛躁躁的,没个正形。”
这时玉微也反应过来自己又惹祖母生气了,忙凑过来给卢氏捶背,陪笑道:“奶奶,是我嘴太快了,没个把门的,您别和我一般见识。”
卢氏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真跟你计较,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化成灰了。你爹娘那么稳重的人,怎么就生了你这个皮猴子?”
玉微经验多了,知道这个时候不需要自己说话,让老太太数落一顿出出气就好了。
因而,她只是嘿嘿陪笑,捶背动作越发殷切了。
果然,卢氏说了她几句就消气了,问道:“你刚才说什么?王家来人了?莫不是来商议婚期的?”
西流河附近有三个村子离得极近,他们所在的傅家村与另一个周家村在河东岸,王家村在河西岸与两个村子相望。
之所以说三个村子离得近,就是因为西流河流经三个村子那一截河面深却窄。
五十年前,由王家村的人起头,三个村子合力修了一座石拱桥,王家村和傅、周两村的距离,一下子就缩减至半里地。那真是喝口水的功夫就到了,可不就是离得近吗?
从那以后,三个村子之间的往来多了,彼此联姻的也多了,渐渐的就不分彼此,结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每到旱季各村争水时,三个彼此联络有亲的村子就联合起来,上千男丁往那一站,什么都不需要说,对手就直接怂了。
乡下人种地为生,只要水源充足,庄稼就长得好,村人们的日子也就越发富足。日子好了之后,有余钱又有成算的人家,就想着让自家孩子读书,若是侥幸恩科高中,那就光宗耀祖了。
卢氏的亲弟弟,就是三个村子里出来的第一个秀才。
但也只是秀才了,他后面又考了好些年都没中,索性就放弃了科举一途,在自家收拾出两间屋子办个了私塾,专门招收教导三个村子学龄的男娃娃。
虽然秀才不能做官,但见了县太爷却能不跪,每个月还有朝廷下发的一分禄米。
实打实的好处摆在眼前,原本觉得读书没啥大用的人家也都动了心。
渐渐的,三个村子的男孩子但凡长到了七八岁,就都送到卢秀才的学堂里去。
瑶光虽然是女孩子,但她是个穿越的。前世所受的教育让一个念头在她心里根深蒂固:不管什么时候,多读书总是有好处的。
她是傅家孙辈的第一个孩子,不管父母、叔婶还是祖母卢氏,都对她十分稀罕宠爱。
借着这份长辈的宠爱,再加上卢秀才是她亲舅姥爷,瑶光两岁多的时候就对读书识字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天天赖在卢秀才的私塾不走。
一开始所有人都没当回事,直到有一次卢秀才考学生背书,所有学生都背完了之后,瑶光表示她也要背。
卢秀才就当是逗外甥孙女玩了,笑呵呵地叫她也背。
得了机会,瑶光极为流利地把当天学的从头到尾都背了一遍,甚至比所有人背得都熟。
卢秀才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好苗子,不读书可惜了。
虽然女孩子不能参加科举,但多读点书,对未来的婚嫁来说,也是个极高的筹码。
这样想着,他私下里就和自己姐姐说了。
卢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婆、药婆兼接生婆,两个儿媳也都跟着她学手艺,两个儿子种地也勤勉。
一家五个大人齐心合力,日子自然比寻常人家强,不差那点买笔墨的钱。
瑶光是头一个孙辈,卢氏又推算出她是天生的好命格,自然越发疼爱。
听到弟弟说读了书将来更容易嫁个好人家,卢氏当即就拍板同意了。
回到家里,她把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都召集起来,不但宣布了要送瑶光去读书,还说了,将来家里的孩子,不管男女都要读些书。
男孩子自然是奔着考功名去的,女孩子虽然与功名无缘,但嫁个好人家吃喝不愁也不是坏事。
儿子儿媳们对老太太一向信服,家里经济状况又跟得上,况且这又是宜子孙的大好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