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人,哎呦,这回又是您来?可是辛苦了......”
户部侍郎一出门就见着一道影子,心里暗叫‘倒霉’,但想回头也回不去。
年轻有为,秉性温厚,这样的人若是在自己这里当然是好运。但如果是哪里的老混头派过来的,那可就是‘倒霉催’。
“邓大人,您今日气色倒好。”林言笑吟吟的,做足了晚辈的架子。但邓侍郎可不敢在淮安王的儿子面前做长辈——尤其,这小子还不知道有没有做世子的福分。
心里的主意来回转,但人都到了,不能在外面干瞪眼。邓侍郎面上堆着笑,把林言带回厅堂里面。
户部的其他人正在办差,有几个抬起头,见到林言,立刻把脑袋甩在卷宗文书后面。
“我倒是做了讨人嫌的了......”
林言脸上还乐呵呵的,邓侍郎看一眼,心里猛地打个突——
“这也难怪,恨不能一日三次地过来,到底给诸位大人添麻烦。”
眼前过分年轻的脸上浮现起叫邓侍郎心底发毛的遗憾,他想起户部尚书跟他的抱怨,又看着林言真诚的双眼,干脆狠一狠心,把林言引到另一边。
“沈大人,你我同在朝为官——你又是名儒弟子,该更能体谅我等的难处。”他说到这,不由得深深一叹:“眼见着天就要转暖,这会确实是防备凌汛的时候。你说检查堤坝,自有地方府衙安排。但你说大修大整......”
邓侍郎两手一摊:“户部实在支不开。”
“前还有北阆的战事,眼见着又要预备圣上千秋。修整水利从来都是大工程,不是一句话便能决断的。况且这十八、九年,我朝再没出过大的水患。”
巧不巧,十八、九年前恰好是林言那一次——邓侍郎自悔失言,但林言并没在意,反而道:“可今年也是十几年未遇的严寒,积雪且多,又遇乍暖,真要遇上汛期可怎么办?”
“这就不是你我要操心的事,自有其他有才能的大人去测算。这事至今没放上来议论,就是没有大修的必要。且你只说扬州一带,传出去,不是显得自己为官偏心么。”邓侍郎见林言不是‘油盐不进’,不禁松一口气,压低声音道:“我与先林大人也曾同朝为官,说这话并不为倚仗资历,只是你年轻,该晓得多做多错的道理——叫你只到户部支银子,就是说这银子支不下来。”
这话说完,邓侍郎却有点不敢看林言。他想这年轻人如此挂心水利水患,应当也有感伤自家身世的成分在。如今被迎头泼了一瓢,不知心里作何感想。
但林言脸上没露出一点失落,他甚至没有一刻静默,只道:“多谢大人指点,那我这次便告辞了。”
心里划过一丝‘这样就走了’的不切实感,也没留意林言说的是‘这次’,邓侍郎看着林言的背影,只顾着庆幸今日不必面对这尊大佛。
眼前刮过来一簇残败了的花——今年暖得太早,骗得花开,这会一点冷风吹过就熬不住,早早枯败下来。
但又怎么能责怪花兴高采烈地请人观赏,只能怨北风顽劣,不知珍惜偏偏要催促花开。
林言朝身后望一望,户部的门衙厅堂里这样热闹,但只跨出一道门槛,立刻就寂静下来。
邓侍郎方才说的话,林言在其他大人那里早也三三两两地听过几遍。
林言确实挂心水利,又担心今年的异样天气。但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也只如邓大人所说的那样,打算要各地官府更谨慎检查堤坝而已。
但有一个不速之客到京城来。
“什么疯老汉?”
黛玉茫然一刻,一时想不起管事媳妇说的是谁。那媳妇咧咧嘴,看上去有些愤愤,又无奈:“就是从前那个......扒了几处荒地就说也是咱们林府的那一位——当时哥儿心好,不跟他计较,后来他那草屋被火烧了,还是咱们府里给他寻的村里住处。”
“哦,那他来京城做什么,你们可问了?”黛玉记起来这一位,又想着苏州、京城间隔不短,也不知他是怎么过来。
“问了,他不说,还说要哥儿去见他。”管事媳妇说到这儿,面上更是不满:“跟他好声好气,说大人现不在这儿住,又说给他些吃喝换洗的送他回去——结果这人不要,坐在地上就嚷嚷什么‘水淹’、‘水淹’——门房怕惹事,就先把他拉扯着看管起来。现就来问姑娘的意思,看之后怎么办。”
“惹来谁瞧着了么?”
“应当没有,他一出声,咱们就立刻把他搀进来了。”
管事媳妇只差把‘人心不足蛇吞象’几个字写在脸上,黛玉思量一会,暗道若真是个纯然疯癫人,也不能够这样准确找到京城的林府。因此笔下一转,墨字流出。
“这一封带去,还是与从前一般处置,叫文墨拿着——至于见不见,只叫他自个拿主意吧。”
那管事媳妇应了,只在心中道姑娘写了这信,哥儿再怎么都会去问一问了。
“姑娘,那人怎么安置?”
“先留在外院吧,老人家一路来此也非易事,你叫人先照顾一二,再叫大夫给看一看。”黛玉说到这儿,又嘱咐道:“莫要过于声张。”
“哎。”管事媳妇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