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宫与阿颂想象中的皇后寝宫有些不一样,它既不奢华也不糜废,不知是那三个月的沉寂让它换了副模样,还是原本它就如此。
明华宫女使叶芳满脸堆笑前迎几步,不等阿颂将明华宫看几眼就已经开口说:“殿下舟车劳顿,一路辛苦,皇后娘娘惦念着,备了一桌好饭菜,就等给殿下接风洗尘呢。”
阿颂带着她那独有的笑颇为乖顺地随叶芳进明华宫去了。
明华宫内有些枯枝旧木,也有冬开不败的寒梅,意境极雅,韵味极佳,阿颂对这位皇后的了解算不上多,独独知道她是位谦和良善的好皇后,彼时的阿颂想象不出这种地方会有多么谦和良善之人,今日得见了。
叶静慈年岁并不最长,入宫年头也并不能算得上长远,她育有一子,如今才十二岁,尚是读书的年纪,而她自己不过二十有八,仔细将养着,加之她的妆容素来淡些,可谓容颜姣好,依旧夺目。
阿颂来之前她正靠在贵妃榻上意兴阑珊地瞧侍奉们修剪新折的寒梅,兴致缺缺,听阿颂到了,她才提起兴趣,稍稍整衣后端坐等阿颂进殿,这些阿颂不得而知。
阿颂进殿前瞥见明华宫的侍奉们个个低着脑袋委着身子,轻易不敢高声语,便知这后宫是有规矩的,大伙的规矩皇后管着,可她院里的规矩还是得由她来想辙。
“殿下请进。”叶芳掀起暖帘请阿颂进殿,红尾试探性地往里迈了一步,见叶芳没有阻拦,便跟着进来了。
叶静慈翘首而盼,她与阿颂的打量思索不同,更多的是紧张,可等真个见到了阿颂,又觉得先前的紧张全然不需作数。
“李青棠参见皇后娘娘,娘娘长乐长安。”阿颂第一次在自己身上用这个名字,生疏到险些以为说错了话。
叶静慈等她拜见完就叫她起身,还说着:“年底是朝中最忙的时候,陛下近来总腾不开身,你远路而来,本该热热闹闹地张罗一番,好为你洗去一路疲惫,奈何陛下繁忙,又因年中的灾情,后宫削减用度之后也有些拮据,故而委屈你了。”
阿颂本就不在意这些的,叶静慈接着说:“但陛下说青棠回来,接风宴还是要办的,热热闹闹的没有,那就在明华宫吃个午饭,也算是陛下和本宫的一份心意。”
说着来到阿颂跟前,亲切地拉起阿颂的手,目光中满是怜惜:“多好的孩子啊,这些年过得好吗?”
阿颂有些拘谨,她惭惭地笑:“多谢娘娘挂念惦记,阿颂一切都好。”
“阿颂?”叶静慈叫到。
阿颂赶忙说:“在空斋的时候叫惯了这名字,一时说错了,青青棠一切都好。”
尽管阿颂这么解释了,叶静慈还是追问了一句:“为何会叫你阿颂啊?”
这要怎么给她解释呢?
阿颂神情有些不自然:“或许是老师怕我养不活,所以叫阿颂吧,我没有问过。”
她当然问过,她一出生就被送到了花山,那时候做皇后的还是她的母亲,不知道叶静慈有没有进宫。据说她被送到花山的时候有位宫中女使亲手将她交给她的老师,并说是皇帝有旨,赐公主乳名“阿送”,后来老师将“送”改为“颂”。
这道旨意是不是皇帝下的,那个宫中女使是谁的人都不是很重要了,这么多年过去,她不在意,别人也没有在意的理由。
“好,好,不问了,我……我还是叫你青棠?”
阿颂点点头:“是。”
之后叶静慈就安排传饭,可巧这个时候阿颂忽然觉得头晕目眩,还没走到饭桌前就晕倒在地,明华宫顿时忙做一团。
不知过了多久,阿颂从沉沉的睡梦中醒过来,她眨眨眼又揉揉眼发觉屋内一片漆黑,以为是到了夜里,她叫了一声红尾:“红尾,掌灯。”
却在撑着坐起来的时候碰到一旁的手,那确确实实是一双人手,她看不见却摸的清。阿颂被吓得一下子缩到床角,因为瞧不着,手背打在床柱上,惹得她一阵吃痛。
“红尾,红尾!”
“姑娘,我在这儿,姑娘!”
红尾的声音离得有些远,像是在屏风的位置,阿颂知道这是故云阁,她清楚故云阁的摆设,红尾为什么不过来?阿颂慌了。
这时一只手伸来轻轻碰碰阿颂的手背,声音缓缓的低低的说:“棠儿,是父亲。”
阿颂的一下子怔住,这突如其来的“棠儿”和“父亲”让阿颂有些不适,她呆若木鸡,滞在那里,一动不动。
那声音又说:“棠儿,太医说你是路上太过劳累,休息不好导致忽然昏厥,歇一歇就好了,别怕。”
阿颂听到这里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她摸索着从床上爬起来跪下磕了个头,但她看不见,也不知道磕头的方向对不对,好歹是拜了:“阿……李……李青棠见过陛下,陛下万岁。”
皇帝想把她扶起来,她察觉到触碰迅速躲开,她像是一只受了惊吓炸毛之后又瑟缩着向主人祈求原谅的猫儿,浑身的颤栗足够显现她的慌乱。
而对面似乎对她这惶恐的模样不满,发出一声轻微的声音,说:“青棠,是父亲,你这是做什么。”
青棠没有理会,只是一味地叫红尾的名字:“红尾!红尾你在哪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