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1章:陈登(1 / 2)

“你有安民之心,乃是徐州之福,也是汉室之幸。太守若能与朕同心协力,共谋国是,汉室中兴指日可待。朕愿以太守为榜,广纳贤才,共商讨治国良策。太守若能以身作则,引导百姓,朕将赐予你更高的官职。”

太守一喜,抬头道:“陛下之言可当真?!”

“朕所言句句肺腑,太守无需怀疑。”

太守见状,心中大喜,刘备与刘协所言非虚,汉室复兴有望,百姓亦可免受战乱之苦。于是,他起身行礼,表示愿意与两位共商国是,共谋大计。

刘协摆手婉拒他的宴请:“朕还要赶往其他地方,不可在此久留。朕与刘备将军的行程紧迫,徐州虽好,但国事为重,不可因私废公。”

“城内粮草可是充足?”

太守闻言,以为他是想要收粮,面露难色:“陛下,徐州虽非战乱之地,但连年征战,粮草已显不足。臣等正竭尽全力,四处筹措,以备不时之需。”

刘协听后,他转头望向刘备,刘备会意,便上马车,亲自前往城外的粮仓进行视察。

他们发现粮仓内确实存粮不多,

刘备提议可以利用徐州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水路迅速从其他富庶地区调运粮草,以缓解当前的粮食短缺。

太守听后,连连点头,认为此计可行,看向刘协,眨眨眼。

刘协:“......?看朕做什么?”

太守扭捏道:“这粮草是陛下的,臣等不敢私藏,只是目前确实捉襟见肘。若陛下能从其他地方调拨,臣等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粮草供应。”

刘协听出他的言下之意:“你放心,朕自会尽力而为,不会让徐州的百姓受苦。朕即刻下令,从许昌调拨粮草,以解燃眉之急。你手下可有信得之人,速速准备船只,朕要尽快将粮草运来。”

太守听闻此言,心中大喜,连忙跪拜:“陛下英明,臣等定当不负陛下所托,竭尽全力,确保粮草安全运抵。臣这就去安排人手,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懈怠。”

说罢,太守迅速起身就要往外走,被刘协喊住。

“等一下!徐州可有忠良之人?朕手底下正缺能人辅佐,若太守能推荐一二,朕必有重赏。”

刘协扫过太守的脸庞,太守心有不满,谋士自然是要握在自己手中,哪里愿意轻易拱手相让。

但太守转念一想,若能推荐贤才,既能稳固自己在徐州的地位,又能获得刘协的赏识,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他沉吟片刻,回答道:“陛下,徐州虽小,却也藏龙卧虎。臣有一人,名曰陈登,乃徐州名士,素有才名,且忠心耿耿,若能得其辅佐,定能为陛下分忧。”

刘协听后,面露喜色:“好,朕就听太守之言,即刻召见陈登,若其果真如太守所言,朕定不吝赏赐。”

太守见刘协如此信任,心中暗喜,连忙应诺,准备安排陈登面见刘协。

诸葛亮目送太守渐行渐远的背影:“陛下可曾听闻陈登此人?”

刘协略显惊讶,随即颔首:“朕确实有所耳闻,太守适才提过此人。”

诸葛亮淡然一笑,继续说道:“陈登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对治国理政颇有见地。若能得其助力,对陛下乃至整个汉室都将是莫大的助益。”

刘协稀奇道:“先生何以知晓陈登之名?朕虽居深宫,亦闻其才名远播,若真如太守所言,朕自当重用。”

“臣虽居草庐,却也留心天下英杰。陈登之名,早有耳闻。其人不仅才智过人,且有治世之才,若能得其辅佐,陛下之基业定能更加稳固。”

刘协听后,心中更是欢喜,他点头称是,决定亲自考察陈登,以验证太守与诸葛亮所言是否属实。

可太守这一去却是只身回来。

诸葛亮和刘备诧异,太守尴尬地解释,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陈登他……他突然病倒了,无法前来面圣。”

诸葛亮眉头微蹙,沉吟片刻后说道:“病倒了?这可真是意外。不知太守可曾请御医诊治?”

刘协也显出关切之色,毕竟陈登若真有才能,他也不愿见其因病受苦。太守连连点头:“自然,已经请了最好的御医前去诊治,只是陈登的病情似乎颇为复杂,御医也说需要时间调养。”

诸葛亮听后,目光转向刘备,眼中意味深长。

若是常人被天子召见,那是在茅厕也得立刻起身,不敢有丝毫怠慢。然而陈登却因病无法前来,这在当时实属罕见。

这是真病了还是不愿见?

若是陈登假词不愿见驾,那么他此举必有深意。刘备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彼此心中都明白,此事不宜操之过急。

刘协挑眉,这还是第一次碰上个如此不把天子召见放在眼里的刺头。

刘备见刘协面露不悦,便轻声安慰道:“陛下,陈登若真有病在身,也是情有可原。不如先行一步去往下一个城池。”

刘协脸色一黑,“如此不把朕放在眼里,实属大胆。不过朕也听说过他的才名,若他真有病在身,朕自然不会强人所难。只是朕心中好奇,他究竟是何等人物,竟敢如此行事。太守,你与他素有交情,不妨说说看,陈登究竟是何许人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