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立断,魏渊冲满月比了个手势,是早就商量好的,满月便上前道:“兹事体大,殿下仁慈,还请邹姑娘与张员外随驾面圣,当面陈情。”
几十苦主大喜过望,原本只想请公主怜惜,不想能够上达天听,连连叩头称谢。
好在卫率众多,令邹氏与张员外同弦月共乘,也不算太过拥挤。
车队又缓缓前行,满月见魏渊脸色不好,在马车里燃起了香。
那些檀州百姓期望的、渴望的、无望的神情仿佛还在魏渊眼前,令她有些感怀。
多么熟悉,就像是……九岁那年,在江州大牢中。
只不过这些眼睛尚且不曾疲惫。
要还他们的家人来,可是毫无头绪……就在方才,邹氏呈了状纸上来,可是单看状纸,只能说,这是一桩无头悬案。
情况比邹氏说的更糟。
距离最早发现家中女子失踪的苦主报案,已过去将近半年时间。
这半年里,河北道二十四州境内陆续有女子失踪,起初,因为走失人口多是平民百姓,且分散各地,官府无故并不会互通此类消息,故而官差虽也不至于懈怠,可以不会当作万分紧急的要事。
直至邹氏小妹走失。
邹氏乃是河北道大户,魏渊仔细查阅明公主的记忆,甚至发现,连明公主都对河北道邹氏略有印象。
只不过,邹氏家族乃是新秀,未以耕读传家,家中子弟大多从商,是以印象不算深刻。
邹氏好歹算得河北道大户,虽然士农工商以商地位最低,可白花花的银子不要钱似的砸下去,多少也会上心一些。
寻人启事先是洒满了檀州,然后是河北道其他州府,檀州刺史倒不是个昏官,没过多久就意识到,这兴许是桩连环大案。
当即查处,甚至几州刺史还联名上书,如此约莫过了十几日,便到了邹氏所说的,行贿那一日。
而这行贿遭遇所谓的长史“官匪勾结,包庇恶人”,在魏渊眼里,更是处处奇怪,方才在街市上,魏渊听着只觉得潦草,只当是邹氏不敢在那许多人面前把事情说得太透,想着状纸上应该会写得清楚明白些。
至少,将那日情形一五一十写清楚。
可是,状纸所述内容竟同邹氏所说一般无二,两句带过。
这就不应该了。
不过这只是疑点之一。
更大的疑点是,百十个女子,无论生死,寻找起来,应当都不难找到些蛛丝马迹。可状纸上写得分明,河北道州县长官一口咬定,什么也不曾发现。
这就奇怪了。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尽快禀明圣上,派钦差出巡,早日找回失踪的女子。
捏着状纸,魏渊面色沉郁。
坠马,刺驾,青尾,帝师桑怀里,苍岚派,河北道,第二拨刺客……原本这些已经足够扑朔迷离。
今日又添了河北道上京告状的邹氏等人。
当年的魏氏冤案,魏渊尚且没有理出任何头绪,何况今日?
魏渊揉了揉眉心,有些怀疑自己主动请缨的决定。
她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只是有些害怕堕了明公主的一世英名,更加害怕耽误了朝政大事、百姓冤情。
或许应当放下些担子,同陛下说说,寻一位三司供职的大人来主事。
左不过,她最初掺和进来,只是为了有个查案的由头,只要人还参与其中,主事人是不是自己,倒也无所谓。
只不过……这人选又是一个难题。
当初魏渊主动请命的理由,便是此事涉及桑怀里,不便交由外人查察,难不成,现在不过过了几日,就方便了吗?
或许……魏渊习惯性的捻了捻手指,可以请圣上出面,寻一得力助手,将桑怀里之事瞒下。
可还是颇为不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样欺瞒,反倒于查清真相毫无益处。
一路沉思,不知不觉,已经行上了山路。
一声鸟鸣打断了魏渊的思绪,她恍然惊醒,才发现红日将落,自出府门,约莫已经走了三个时辰。
满月一早备好了茶,只是不敢打扰魏渊,见主子终于闲下工夫,忙递上去。
魏渊却不接,而是冲车外扬了扬下巴。
实在是喝不下了,方才对着状纸凝神思索时,一时忘了还在路上,满月斟上她便喝,她喝了,满月就在斟上,一路上不知道喝了多少水,这会儿水是一口也喝不下了,出恭一趟,倒是颇为急切。
满月自然明白,推开车窗对徐延说:“徐大人,殿下半日劳顿,有些不适,需要停车休整。”
徐延了然。
一行一百余人浩浩荡荡靠路边停下,幸好这山路并不算窄。
上阳行宫建在邺山之上,春日万物复苏,山中树木新绿,瞧着分外好看。
可还是不如虞山,虞山的春日,比这里还要青绿。
魏渊两步下车,左右顾盼两眼,没看几眼景色,就觉得奇怪,懒得回车上在纸笔上写,便拉过满月的手,写了“无人”两个字。
满月一点就透,转头问徐延:“徐大人,从前为弋阳大长公主贺寿时,莫说提前一日,京里的公子小姐们皆是提前几日便陆陆续续上山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