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了九月,周围的树木青草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变黄,秋收过后,最忙碌了的时节也终于过去。
河口村天刚还没亮就陆续响起公鸡的叫声,再远远传来几声狗吠,等天际变白的时候,也有了人走动交谈的声音,整个村子都醒了过来。
前几天把今年新收的稻谷交足了税,剩下的都装好堆放在仓房里,和晒干的稻草各放一边,整齐存放着是来年的口粮。
卯时过,江家的灶房上才扬起了炊烟,一缕青烟顺着瓦片往空中散去。
江荷先把灶膛的火烧起来,随手用竹簪子把头发挽起来,她的头发不算多,但绑起来也很有分量。舀了点水进锅里,热水烧好,兑着盆里的冷水洗脸,剩下的全部盛到桶里留着等会烫谷糠麦麸。
堂屋有说话的声音,江荷站在灶屋门口探头一看,是转悠的江爷爷和刚起的江笠在说话。
江荷把昨晚剩的干饭捣碎,往灶里加了根柴,待锅烧热后盛了点油倒进锅里,又打了个鸡蛋炒散,加入米饭一起翻炒,出锅前再撒上一点碎碎的小葱花。
“阿笠,去叫爷爷过来吃早饭了,”江荷一边对着院子喊,一边把锅里的饭铲到碗里。
江爷爷叫江兴业,今年五十七,脸庞黝黑,双手也是晒得黑黝布满沟壑,是典型的庄稼人样子,前几年儿子和儿媳相继过世之后,就一个人带着孙子孙女生活,虽然干活累,但却总是乐呵呵的,没被繁重的日子压的麻木。
他每天早上起来都习惯先在房前屋后转一圈,看看前院地里的菜,这会到了后院估计在看鸡圈的鸡有没有跑出来。
三人坐在堂屋里吃早饭,江荷说今天打算去山上转转,看看有没有柿子和板栗。
“我也去,我去捡捡柴火,要是有干掉的树就过两天叫上大哥和二哥一块去砍。”江笠把碗里的饭扒完,紧跟着说道,他人小,今年干活晒黑了些,但还是一副半大小子的模样。
江荷没什么意见,冬天的柴火确实需要早早开始囤,有空的时候各家的小孩都会派出去捡柴。
江爷爷今天打算在家编编草鞋,不往外跑了,农忙的时候在家闲不了一刻,忙完也该歇歇。
河口村地属南边,冬天只冷两个月,大多数时候不会下雪,只有特别冷的几天会飘些雨夹雪,还没落到地上就消融了,她们这惯常穿草鞋,磨损消耗也大,穿不了多久就得换。
“那行,爷,晌午我要是没回你先把饭蒸上,菜等我回来了再炒。”把三人的碗叠起来,江荷拿着碗筷准备拿回灶屋洗。
江笠则把那桶热水提到后院去拌食喂家禽去了。
一人背起一个竹篓,拿着镰刀,出门后绕道屋后沿着小路往山上走,不多时进了山,两人便分头走了。
江荷沿着继续往山上走,地上层层叠叠堆积了些飘落的叶子,今天为了上山换的布鞋,走着不注意还容易滑。
山上的树不算特别密集,偶尔有些树比较高,太阳逐渐升起,有阳光从树顶穿透下来,照在林间影影绰绰的看着很舒服。
一路走走停停,走了快半个时辰,江荷看到前面有有一片红彤彤的果树,停下来一看发现是几颗柿子树。
大概是今年她上山早,这几棵柿子树还没有被摘过的痕迹,只有几颗特别红的被鸟儿啄食了。抬眼看了看树顶,红红的柿子一串串挂在枝头,树上的的叶子掉了大半,映着大片柿子像挂满了灯笼,瞧着很是喜庆。
江荷把背上的竹篓卸下来,绕着几棵树看了一圈,发现矮的差不多就够她今天摘了,多的明天让江笠和她一起来,多摘点回去做柿饼,留着冬天当个零嘴吃。
没多一会竹篓就差不多装满了,江荷看了看日头,觉得还早就打算在周围转一圈。
山上有河流到山下,不过江荷今天上山不是沿着河走的,刚刚摘柿子的时候她倒是听见了一点水声。
拿着镰刀拨开杂草,沿着水声传来的方向慢慢走,还没看到小河,却听见了一点窸窸窣窣的声音。
江荷一下停住了脚步,往侧前方一看,有个人正靠在一棵大树下,背贴着树干往后仰。
闭着眼睛脸却是朝她这边的,脸上有些杂草,看不清长相,不过她看着不太认识这人,只能看出鼻子挺高的。
不确定这个人是受了伤还是怎么,衣裳有点刮破了但是也没看到有血迹。
江荷心里打了个突,想趁他没睁眼悄悄退回去赶紧下山。因为这人看着年纪不大,估摸着也就二十上下,江荷今年十六了,要是被人看见她和陌生男子说话,虽说不打紧,但碰上好事的背后也免不了传几句闲话。
“姑娘,有吃的吗?我饿了两天了。”就在江荷转身小心翼翼的踏出几步后,听见后面传来了声音。
犹豫了几息,江荷还是转过了身,那人睁开了眼睛,黑亮的眼眸正看向她,不过没有直视,还算比较知礼。
大概是秋收刚结束,脸上晒得有些黑,不过五官不差,黑亮的眼睛看起来像是讨食得小狗,不该这么想别人的,江荷看了他几眼才小声道,
“我刚在坡上摘了柿子,你等一会我去给你拿。”
回到刚刚放背篓的地方,双手各拿了两个柿子,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