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应彬匆匆的离开。
临走之前,还带走了知青点的一撮泥土。
说是留个念想。
纪念一下这段难忘的岁月。
他走了之后,阎知青也没有逗留,很快跟着走了,知青点彻底关闭。
之前他们养的鸡和鸭,早就吃光了。
养的那头猪也宰了,当时还请周春明来吃饭,只是他去了省城,错过了机会。
看着寂静无声的院落。
周春明点了支烟。
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一张张年轻而熟悉的面庞。
时间终究会抹平一切。
这里曾经有过欢乐,有过迷茫,有过悲伤,也有过惆怅,却都随雨打风吹而去。
许白鹿这样眼高于顶的漂亮妞,都在这里待了三年多。
只能说,造化弄人啊。
如果不是因为包产到户,可能知青们返城的时间,还要延后一些。
周春明心中有些感慨。
却头也不回的走开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用不了两三年,这里将会成为村民的宅基地,被几户人家瓜分了,每户大约出了七百块这样。
这里的风水一般。
远远不如周家的新宅。
所以,他也没兴趣关注。
冯应彬回到家里之后,还来了个电话报平安。
周春明跟他聊了几句,索性还许诺说,以后生意做大了,成立了集团公司,到时的商标由他来设计,会支付一笔不菲的设计费。
冯应彬以为是开玩笑,当即笑着答应了。
实际上,从经济上支援这位画坛新秀,取得的回报,将是数十倍的。
周春明当然不肯做亏本生意。
兄弟义气是一方面,挣钱还是要挣的。
知青们全部返城以后。
药材站又陆续招了一些人手。
没办法,越是临近国庆节,生意就越是火爆。
对河公社那边,每天甚至能运来上万斤桂圆肉。
完全打破了之前的纪录。
不过,隔壁公社种植的龙眼规模,始终是有限的。
周春明估计,个把礼拜之后,就会彻底收尾了。
此时此刻,他的身价已经接近一百万。
前世他积累财富到这个数字,却已经是九十年代初期了。
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么,该定一个新目标。
五年之内成为千万富翁。
这个应该没问题。
只不过,步子迈得太快不合适。
那位卖瓜子发达的前辈,就是因为赚钱速度太快,遭遇了不少波折。
临近国庆的前一天。
李岚请了个假,回来跟周春明登记领证。
因为这是个黄道吉日。
宜嫁娶、宜领证登记。
当下这年月,在公社就可以办理这个手续。
因为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既代表生产单位,同时也代表行政机构,所以能够履行基层政府职能。
再过个把月,政策又不一样了。
公社干部都是熟人,办理手续很方便。
拿到了结婚证,李岚笑得合不拢嘴。
周春明也看着这张证书,仔细的端详。
证书的右上角写着,河婚字第86号。
正文的内容则是,周春明、李岚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华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
右下角则是结婚日期,还加盖了河集公社的公章。
公社为了照顾新人,特地发了六斤肉票,以及二十尺布票,另外在结婚证背面,加盖了“布证已发”、“猪肉已供”的方形印章。
周春明也没含糊,给了帮忙办证的工作人员两包软中华,还有一包喜糖。
这个时候,不少公社干部闻讯赶来。
妇联主任胡翠莲也是其中之一。
看着这对金童玉女,胡翠莲心里很不是滋味。
自家的闺女吕双美,咋就没有这个福气呢?
能嫁给周春明,那是妥妥的嫁入豪门了。
现如今,附近几个公社都有周春明的传说,说他如今发达了,一下子购置了四辆机动车,简直牛得不行。
这可绝不是普通的万元户。
绝对是财神爷级别的。
胡翠莲当然也知道,吕双美跟李岚没得比,所以退而求其次,希望闺女能嫁给周春光,也算跟周家攀上亲戚了。
奈何,周春光没看上她,反而跟贾晓凤成了一对。
此时此刻,妇联主任的心里,就跟打翻了老坛酸菜似的,那叫一个酸啊。
肖卫革也走出办公室,快步朝这边接近,笑呵呵的说道:“恭喜春明兄弟!人生大事总算定了下来,成家立业了啊!”
“同喜!”周春明也笑了,给对方塞了一包软中华。
看到这烟,肖卫革眉开眼笑,又打量了一下李岚,不住的点头。
“你俩打算什么时候摆喜酒,可得记得给我一份请柬!”肖卫革说道。
周春明解释道:“若是按照咱们本地的风俗,领证跟摆酒是同步的,但是,我大哥还没娶妻,所以不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