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室寂静的落针可闻。
窗外有丫鬟细碎的说话声。
真没想到都过了古稀之年了,竟然突然冒出来这样的意外之喜。
过继来的别房子孙她自然是不稀罕的。
那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完全不在她的掌控之中。
秦三夫人在心里衡量着利弊。
孟老三一家若是回来了,她是当家嫡母,捅破天去,他们也得敬着自己。
拿捏起来可容易的很。
若是表现好了,把他们记在自己名下也不是不可以。
他们三房分家时也分得了几处田产铺面。
如今各处的人手都是自己安排的。
一家子都是乡下来的,没见过世面。
要是把这些产业交过去……
再神不知鬼不觉的转到女儿的名下,三两年铺子亏损变成了空壳,只能怪他们一家经营不善。
与自己无关。
否则想名正言顺的把这些田产百年之后都留给女儿,不能成行。
若是不认他们回来,三房早晚都是要过继一个侄子的,那时养子插手到三房的产业里。
有去可是无回了。
须臾间,秦三夫人下定了决心。
他们这一家子,既然有这个机缘。
只能是秦府的人。
此事没有定论之前不能先告诉秦三老爷。
秦三夫人在心里安排着。
她想了一圈,还是心腹杜妈妈亲自跑一趟的好。
她识得素珍,说话便宜。
“ 杜妈妈。”秦三夫人端坐起来。
神色郑重。
“奴婢在。”杜妈妈忙恭敬地屈膝一礼。
杜妈妈这些年作为秦三夫人的左膀右臂,又在宅院生活了许多年。
对秦三夫人弯弯绕绕的心思,了然于心。
凑过头来,主动提到,“夫人,不如我先去暗中探看一下?”
秦三夫人点头。
腕子上带的两个并蒂莲花白银双扣镯磕碰到桌子上,叮当作响。
抿了抿嘴角。
保养得宜的面上似笑非笑。
“既然是秦家的子孙,我作为嫡母,也不忍心让他们一直流落在外。”
“你去吧,弄清楚来龙去脉,就把一家子带京上来,血脉之事不能出了纰漏。”
“之后再请金御医辨下血亲与否。”
又思索片刻,嘱咐道。
“此事没有定论之时,不能让老爷知道了。”
“多生波折总是不好的。”
杜妈妈一一点头,应了下来。
杜妈妈没有耽误,说回老家探亲和府里大管家告了假。
带着一个小丫鬟和两个小厮舟车劳顿的回了晋县。
在县里旧人那打听了消息,知道陶氏回来后嫁到了唐家。
从唐家出来后又嫁去了别的县里。
杜妈妈没有直接去找给她们报信的陶大嫂。
而是把当时给陶氏接生的稳婆找了来。
王姑姑的儿媳妇。
王姑姑去世好多年了。
事有凑巧,若是王姑姑亲自替陶氏接生。
如今没有人证。
陶氏不承认。
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现在嘛,一定银子就让稳婆开了口。
出生时间和孩子的月份,还真就于陶氏出府的时间对得上。
杜妈妈心思就转了几个弯。
杜妈妈暗自琢磨,素珍的儿孙不是秦家的子孙还好。
她在秦夫人身边风光了半辈子了。
要是真的认祖归宗,直接去见陶氏,看在三房唯一男丁的情面上,陶氏可就成了自己半个主子了。
功劳可比自己大多了。
陶氏不管怎么改嫁,这个孩子现在还是唐家的孩子。
消息说陶氏和唐家的关系很差。
若给唐家一点银钱,悄悄的把他们一家子弄到京城去。
京城富贵迷人眼,见识了繁华,谁还会想回到这样破败的县里呢?
山高水远的,想再和陶氏产生瓜葛可不容易了。
杜妈妈这才去了唐家,恩威并施的只给了十两银子的饵。
如她所料,唐家没有纠结陶氏的孩子怎么是别家的,反而有了银子就乐得不知东南西北了。
切实没预料到会出了这样一个岔子。
前日接到唐家传来的消息,杜妈妈一惊,真没想到陶氏会知道秦家来了人,而且执拗的性子还是那样。
不知变通。
怎么也不同意孟老三回来。
出了这等事,杜妈妈领着几人紧赶慢赶的过来。
想当面的劝解质一下。
当然她是不希望陶氏出事的。
不管怎么样,和未来可能秦家的主子间掺杂了亲娘的性命,她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回过神来,面对月桃的质问,杜妈妈镇定的回道。
“月桃小姐,您若是有什么疑问,不如和奴婢进京,跟我们夫人说?”
月桃挑了挑眉,“进京?妈妈这么大老远来,怎么确定就没有认错人呢。”
杜妈妈已经完全的平静下来。
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