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背着两个包袱回来了。
还是丫鬟的装扮。
神情郁郁。
她是给县里大户人家做奴婢,没有主家的首肯,哪里说回家就回家的呢。
陶大嫂看着倒像被赶出来的。
陶老太太急了,抓着陶氏的手,紧着问,“素珍,可是出了什么事儿?”
陶氏摇头否定了。
坐定后从包袱里拿出一张卖身契。
“娘,我们小姐要出嫁了,放了我的身契。”
“我以后不再是贱籍了。”
这还真是开恩了。
贱籍就是成婚外边的人家都是不要的。
陶老太太脸上没有喜色,反而一皱眉头,“这不做工了,岂不是也没人给你工钱了?”
“周府就这么打发了?”
每月一两银子的工钱。
村里谁不羡慕自家有在县城小姐身边做工的闺女。
有好几家都来求了好几次了,家里丫头多,让素珍帮帮忙,也送进去当几年丫头呢。
有吃有喝还有工钱拿。
多美的差事。
陶氏抬眼看看她娘。
“卖身契的六两银子小姐也没要。”
当初周府真金白银买的她。
如今给了契书也是看在自己服侍这么多年的情分上。
陶老爷子倒是开心,接过陶素珍里的包袱。
“闺女回来了好啊,岁数也到了,改明儿,咱们能给她找个好人家了。”
事已定局,陶老太太不再多说什么。
算起来自家还赚了呢。
白得了六两和这些年的工钱。
不亏。
回到了家里,陶氏还是很放松的。
不再小心翼翼的说话办事,也不用出门在外就低人一等了。
陶氏归家的消息没有三天村里就都知道了。
虚岁二十了,年纪是有一些大。
那也有不少人家登门求娶的。
女大三抱金砖,还见过世面。
十里八乡的媒婆都闻风而来。
手里掐着不少对陶氏有意思的人家。
唐家的地多,家里状况还是不错的。
也拖了媒人来提亲。
陶老太太和她爹商量着。
“她爹,素珍的彩礼就定个五两,再加两床被子,两身衣裳。”
陶老爷子皱眉不语。
“五两……咱乡下二两的亲事就风风光光的了,要的太多了吧?”
陶老太太年轻时也是个说一不二的主儿。
白了陶老爷子一眼。
“咱闺女可是伺候过小姐的,书香门第,也是识文断字的。”
“我可听说人家县里小姐身边的丫鬟出嫁那聘礼都要两担呢。”
陶老太太比了比手势,还有些可惜。
“咱这傻闺女,傻傻的就拿了身契回来。”
“可惜了那一年十二两银子了。”
陶老太太絮絮叨叨的。
“再做上几年,咱家这房子都能修一修了。”
“以后儿孙多了,可得不少的住处呢。”
陶老爷子找不出反驳的话来,一想也对,聘礼要的多,婆家就更不敢拿捏了。
再没有反对。
媒婆们一听陶家的彩礼。
吧嗒吧嗒嘴,好几家都打了退堂鼓。
背地里还议论来着,“不知哪家冤大头会出了这银子去。”
“五两?就是县里的小家碧玉都娶得了。”
唐家的唐老大是见过陶氏的。
一举一动和村子里的姑娘不一样。
说话也不是咋咋呼呼的。
之后念念不忘的,央求着他娘,唐老太太没办法,五两的彩礼也同意了。
陶老爷子见过这小伙子,踏实能干,也很满意。
就等着媒人来提亲了。
陶氏回和来就她娘说了先不定亲。
陶老太太哪里会同意。
“过了年都二十了,那可真是老姑娘了。”
“你呀,别想些没用的,爹娘都给你看好人家了,过去就是享福的。”
陶氏这些年没有跟父母相处的经验。
这个岁数就是在县里也是大龄了,也就没再反对。
等成了亲,心底藏的秘密就更不会有人发现了。
陶家大嫂先发现了陶素珍的不对劲的。
古时的月事袋子都是自己做的。
里面草木灰装了草木灰,一次用完洗干净了下次还要用的。
陶氏回来也有一个整月了。
陶大嫂就琢磨着小姑子怎么一次都没用呢?
那时二房的妯娌已经进门了。
还没有身孕。
她是怀过孩子的。
陶大嫂心下存了疑,就仔细的观察陶氏的举动。
笃定陶氏是怀了孩子。
她就说给那富贵人家做丫鬟,哪会清清白白的出府。
陶氏长得并不出众。
那也是黄花大闺女啊。
她可听说过,那城里的老少爷们可不良善呢。
陶氏年纪轻,这些年都在小姐的身边服侍,也没有妈妈们教这种私密的事情。
哪里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