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一场大雨过后,翻新的泥土味,气温逐渐升高,各处都是勃勃生机!
孟家有四亩稻田,六亩旱田,这个时代大多种植麦子,还有一部分栗米。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农民辛劳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白米饭。
收了秋粮之后一部分是用来缴税的,能留了半袋白米打打牙祭就是富裕人家了!
孟家男丁多,伺候这些地绰绰有余!
王氏这两天很消停,天天都美滋滋的,也没有故意找三房的茬。
地里活计大致结束了,男人们收拾尾声。
媳妇们就和孟老太太在家里洗洗涮涮,打打草,做做针线。
那天兄妹俩回来把剩余的蜂巢渣子挤压了一遍,又收集了小半碗,孟老太太倒是听过,烧了锅开水晾温了一人冲了一碗。
孟老爷子不由得啧啧赞叹,“真是甜呀!”
孟老太太把剩下的蜂蜜端起来,这是留给孟老三和小儿子吃的。
“这蜜蜂的窝都这么好吃的,下次我也去捅一个吃吃!”二堂哥孟景榆眼珠滴溜溜转,笑嘻嘻道。
王氏一仰脖,一碗干尽,抹抹嘴,意犹未尽,追着孟老太太,“娘,娘,老大正好受伤了,再给他爹冲点补补!”不由分说用勺子挖了半勺。
孟老太太一脸肉疼,加快了小碎步,把碗收到自己屋里去了!
王氏一边呲溜蜂蜜水,一边隔空冲月桃笑。
难得的温和语气,“桃丫头,闲着也是闲着,明个你就去山上看看还有没有了?这玩意儿可真好喝!”
月桃帮着弟弟擦擦嘴角,缓着声音道, “伯娘,这也是山上捡别人剩的,我可不敢自己去,蜜蜂蛰人有毒呢!”
王氏翻了一个白眼。
指着孟景榆,“二儿,赶明你们兄弟去山上寻寻,丫头片子啥用没有!”
回了房,甄氏又叮嘱他们兄妹了一番,可不准自己去捅那要命的玩意!
月桃兄妹互相对视一眼,连连点头应是。
甄氏喃喃自语,“也不知你爹现在在哪里吃苦受累呢!”
……
月桃私下琢磨了两天。
循规蹈矩不能改变自己一家的境况,可是太出格的也不能做,山里的蘑菇还是可以打打主意的,用来试试水!
山间野菜不值钱,也是白来的,正好让哥哥陪自己去县里转转。
没人跟着,月桃还真不敢独自进城。
月桃清楚这里不是自己那个治安贼好的时代,像自己这样的十几岁的小姑娘,最受拍花子的青睐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月桃就汇合了孟月柳去山上采了两背篓的蘑菇,说好了卖了一起分钱。
山上都是白蘑菇居多。
回到家姐俩清理了根部的土,挑肉厚肥大的装了一背篓,剩下小的一背篓。
孟月梅路过总要哼一声,泼点冷水,“烂大街的玩意也想卖出去!做梦呢!”
月桃把摘下来的带土的蘑菇根作势扔过去,吓得孟月梅留下句,“臭丫头!”
再不来说风凉话了。
孟月柳捂着嘴笑。
月桃决定第二天早上去县里试试。
山上遍地都是,镇上就那么几家大户,哪里会有人买呦!除了月桃,全家都没报什么希望!
孟景安也是想着妹妹没去过几次县里,就是陪她溜达下也是行的。
孟老二看到月桃兴致勃勃的样子,嘴角噙着笑,“桃丫头,卖不掉可不许哭鼻子!”
月桃拍拍背篓,“放心,二伯,卖不掉就给我四叔送去,给四叔添道菜也不错的不是!”
孟家还没让人去,孟四叔就托了人捎口信回来,知道前几天孟老大进城找他去了,他和师傅给户人家打嫁妆去了,已经回来了。
次日一早,月桃就早早的收拾完了。
村里有去县城的牛车,是在县里做拉货的活,早晚顺带拉人,一人两文,卯时出发,午时返回。
月桃没打算坐车去,还没挣到一文钱,就花四文,也没这样的道理!
兄妹俩背上背篓,甄氏在身后叮嘱着孟景安,“照看好妹妹,卖不掉就送给你四叔,带着月桃紧着回来!”
孟景安看着乖巧点头的妹妹,真心想和他娘说,妹妹会的可多呢呢!就是见了衙门的大人都不怕呢!
兄妹俩说说笑笑很快就走了一大半。。
路上碰到好几个同样步行去县里的人,穷人家选择花两文钱坐车的还是少数!
县城并没有高大的城墙,一块一米多高的巨石雕刻了浔阳县三字,就是正门了。
孟景安和爹娘来卖过鸡蛋,带着月桃就直奔集市,衙门专门开辟出一条胡同让零散的摆摊售卖场所。
胡同两侧已经被占满了。
好不容易 兄妹俩溜边找了个空位。
旁边是一个大娘用篮子装了十数个鸡蛋,苍老的手不时抚摸几个鸡蛋,见兄妹俩带的蘑菇,还往旁边挪了挪。
很是热心的指点两人找块布,把蘑菇铺散开,这样晾出来才会有人看。
这里就像前世的早市,一边是各种早餐摊,馄饨,包子,油条,香味扑鼻。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