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领着王崇古、方祥进了他所住客堂。
方祥表明来意。
杨博皱眉:“大减屯堡数量?减多少?”
方祥答:“内阁那边说,两百三十座屯堡,至少要减去一百五十座。”
“请杨部堂示下,减哪一百五十座,既能省下军费,又能让屯堡为支撑的西北防线保留下精干骨架。”
杨博瞪了方祥一眼:“你家严阁老的义子、学生、门人都去了东南。塞防军费就要划出一大半儿给海防?”
如今朝廷之中存在塞防、海防之争。
严嵩、司礼监甚至嘉靖帝本人都是海防派。
他们的想法是将大明的军费倾斜至东南,扫除倭寇后开通海路,通商诸国,缓解大明王朝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海防派的想法没错。
杨博为首的疆臣党则是坚定的塞防派。
他们的想法是将大明军费倾斜至九边。打造完备的九边防线。彻底解决北方、西北草原部族百年来屡屡入寇的问题。
塞防派的想法同样没错。
这一个多月来,朝廷把军费倾斜东南,缩减北方九边军费,杨博气愤之下才装病住进了香山永安禅寺。
兵部尚书称病静养,是塞防派对海防派无声的抗议。
方祥见杨博面露愠色,连忙解释:“杨部堂明鉴。严阁老的意思是,先扫清东南,开辟海上财源。再将财源用于九边。”
杨博正色道:“废话就不要说了。屯堡最多减一百座,户部最少要拨二百万两建屯堡。”
方祥道:“户部那边银根吃紧,二百万两的数目......”
杨博霸气的挥手打断方祥:“让严家的财神爷鄢懋卿在东南少贪些盐税,国库随便就能多出二百万两进项。”
“倭患至多阻断大明海上通路,让百姓受些苦。”
“鞑患,不光会让百姓受苦,还会让大明亡国!”
“我们的京师离草原有多近,难道你不晓得?”
方祥咬了咬牙:“是,下官僭越一回,替阁老做主,就二百万两。屯堡数量只减少一百座。”
杨博似乎早有预料。他拿出了一张《西北屯堡兴建图》:“我早就猜到皇上和内阁要减屯堡数量。这是减了一百座之后的兴建图。你拿回去给内阁看。”
方祥接了图,离开了客堂。
杨博的亲家王崇古劝他:“亲家翁,你跟皇上已经闹了一个多月的脾气。差不多也该下山回京了。”
杨博颔首:“是啊,天天在永安禅寺喂野猴,兵部都快成他方祥的了!”
“戚继光是赵锦老夏官苦心栽培、锻打的一柄镇守蓟辽的利剑。利剑刚磨砺好,便被他们调到了东南。”
王崇古插话:“还好职方司的唐顺之没被他们调往东南。筹划九边防务可少不了唐顺之啊。”
杨博皱眉:“迟早是要调走的。国策已变。皇上好了伤疤,忘了庚戍之变的疼。今后海防压倒塞防是大势所趋。能打仗的人才,都会优先东南。”
“咱们只能拼尽全力,用有限的军费御草原部族于国门之外。”
王崇古问:“那你何时离开香山?”
杨博想了想,答:“后天吧。我在庙里再喂一天野猴。”
翌日清晨,狗瘠薄胡同。
林十三已将一众弟兄聚齐,分派出去打探孙悟空下落。两个时辰后,众人无功而返。
林十三跟孙越商议:“以狗瘠薄胡同为起点,方圆两里内已经打听遍了。无人见过孙悟空。”
“想寻他,就得扩大范围。”
孙越问:“扩大到哪儿?”
林十三答:“整个南城。”
孙越皱眉:“我的师父啊,您老可别开玩笑了。咱就十一个人,十一张嘴。就算用上三年五载,也没办法打听遍整个南城啊。”
林十三却道:“咱们只有十一个人。有个人在京城中有三万手下。他可以帮咱们。”
孙越一头雾水:“那人有三万手下?是京营的哪位帅爷?人家也不会听您一个小旗的啊。”
林十三却道:“不,那人不是带兵的帅爷。你随我来。”
孙越问:“去哪儿?”
林十三答:“怡红楼。”
孙越一脸涎笑:“去找几个姐儿,舒缓下心情再办差?这个时辰,那些夜里出了大力的姐儿们恐还未起。”
林十三骂道:“你个腌臜泼才。想什么呢!我是去求我师父。我师父认识那个拥有三万手下的大人物。”
林十三跟孙越来到了怡红楼,找到了大茶壶张伯。他将自己所遇难处说给了张伯听。
张伯一挥手:“什么黄公公、李部堂的。我听不明白。你只告诉我,需要我做什么。”
林十三答:“我记的您老曾说跟京城丐帮总瓢把子黄胡子有交情?”
张伯颔首:“有几分交情。你想让丐帮的人帮你寻猴?”
京城丐帮分为四门、八堂、十六香。人数三万以上。
这些乞丐几乎遍布京城的每一条街、每一个胡同。
三万人当中,保不齐有几个见过逃跑的孙悟空。
乞丐们什么都吃。也有可能孙悟空已被哪个馋坏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