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几兄弟不明白江叙白做这件事情背后的深意,但是就跟他们读书一样,都是学本事,女娃不能科举,但是能学本事啊。
最后还是江老头发话:“去吧,这段时间把手好好养养,然后就去学。就在村子里,又不是去远的地方,再说轻省的活还是能帮忙做的,别以为去学本事了就能偷懒。”
江老头的话让大丫和二丫彻底放下心来,她们感激地看了一眼江叙白,然后默默地点头答应。
江叙白一心想让两个姐姐的手快点好起来,所以他跑到山里去寻找芦荟。
尽管他不擅长制作更复杂的芦荟胶,但将芦荟用竹条刮下来,然后让她们直接擦拭手部,这个方法倒是可行。
大丫和二丫年纪尚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们手掌上的老茧已经脱落了一层,双手看起来比以前白嫩了不少。
江蔡氏看到这一变化,心中满是欢喜,于是决定带着两人去找王江氏拜师学艺。
每月学费高达一百文,与江叙白他们读书的费用不相上下,江蔡氏心疼了好一会儿,要不是看见气质谈吐都胜过自己好大一截的王江氏,她都想让大丫她们别学了。
而王江氏对这两位徒弟也非常喜爱,特意送给她们每人一个小巧玲珑的绣棚。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已进入七月,江家村又迎来了忙碌的季节。
不知是否因为练字的缘故,或者是受到大丫、二丫两姐妹的影响,江叙白似乎一下子变得沉稳了许多。
他逐渐意识到,或许自己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慵懒度日,尽管他年仅六岁,但也应该开始努力奋斗了。
江叙白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默写那些在王家看到过的书籍,并努力钻研王夫子留下的经义,希望能够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由于他拥有前世的记忆以及长期以来作为病秧子所培养出来的宁静心境,使得他在静下心来方面无人能比。
无论江家院子里的人们忙碌着什么、谈论着什么话题,都无法干扰到他专心致志地写字看书。
其中最受他影响的是二头、三头和三丫,渐渐地,这三人也能够像他一样安静地坐下写字读书。
江家人看着这些认真读书的小辈,仿佛所有因农忙而产生的疲惫感都烟消云散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叙白的学习不断取得进展。
9月下旬,满脸喜气的王夫子回到了江家村,同时还带来了他考中秀才的好消息。
一时间,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起来。
先是报喜的衙役敲锣打鼓地前来送喜报,随后附近的乡绅富商纷纷送来贺礼,表示祝贺。
王家也在村正的帮助下办了一场宴席,本来村正还一直担心王童生变成了王秀才会不会离开江家村,这样一来江家村岂不是没有读书人了?
结果秀才公告诉他,不会离开江家村。
而且会依照以前的约定,留在江家村继续办学堂,不过目前只考虑接收之前没有退回学费的人。
这可把村正乐坏了,没想到自己的孙子居然能跟着正经的秀才读书,还好当时他跟着江家人没有去退回孙子的学费。
江叙白也没有想到夫子居然去参加院试去了,而且考了快一辈子,真的在六十的时候考上了秀才。他不禁感叹,命运有时候就是如此奇妙。
王友德自己都没有想到,虽然他是信心满满的去,可还是怕落榜。毕竟他已经考了这么多次了,每次都是名落孙山,心中早已没了底。
但偏偏这次他的运气很好,院试的学政官是一个清正的好官,他的考卷中对实事和政务答卷都入了学政的眼。
硬是挤进了前五十名,成了真正的秀才。
江家人听到王夫子考上秀才的消息后,赶忙送上了一份丰厚的礼物。
江叙白本打算亲自前往,瞧瞧夫子考中秀才之后与往日有何不同之处,并顺便看看那些乡绅富商都送了些什么样的贺礼。
然而,他却被江老头拦住了。
"秀才公刚回到村里,现在必定忙碌不堪,你们这些孩子千万不要去捣乱。" 江老头语重心长地劝说道。
江叙白有些不解:"可是我们都是夫子的学生,难道不应该前去帮忙吗?"
江老头耐心解释道:"帮忙?哪还用得着你们呢!昨天秀才公的女婿就带来了十几个长工前来帮忙。总之,你们暂且不要去添麻烦。"
原来,昨天江老头亲自去送贺礼时,本想着自己家里也有读书人的缘故,可以沾沾秀才公的喜气。
但当他刚刚放下贺礼,就被几个长工毫不客气地赶了出来。
人穷志不穷。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孙子们也去遭受这样的冷眼相待。
江叙白看到爷爷一脸无奈的模样,不禁猜测或许是因为夫子考上了秀才,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看重他们这些学子了。
于是,他打消了与二头、三头一同前去凑热闹的念头。
结果下午的时候方贵成反而带着书来找他们了。
见他脸色不太好,江叙白便开口问道:“贵成,你怎么来了?不是说你爹和你娘来了吗?”这种时候他来看什么书?
方贵成看了眼屋内,将书塞到他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