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也趁着日食的出现,将胤礽叫到了自己身旁教导,胤礽也顺理成章地见到了康熙身旁的几位传教士。
也正是因为见到了传教士,胤礽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
对于未来对于宇宙的探索也更加感兴趣,身上的紧迫感也更重了。
洋人对于物理化学的研究,已经领先了许多,而大清却还是百年前的情况。
但胤礽这些想法并没有说出来,在日食过后,胤礽便开始在小娜的教导下,自行组装天文望远镜。
最基础简单的天文望远镜的组装并不困难,胤礽的材料也很容易找齐,但基础款的天文望远镜根本不配称之为望远镜,也无法满足胤礽的需求。
因此胤礽现在在努力搜寻合适的材料,试图让望远镜看得更清楚一些,让大清的朝臣百姓们,有朝一日也能够看到遥远的星空宇宙。
天文望远镜的组装研究,胤礽完全没有假手于人,全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康熙也知晓得一清二楚。
听到胤礽口中星空宇宙这些词,康熙有些不以为意。
但看着胤礽说起时,双眼放光的模样,终究是没有出言打断,而是静静听着。
康熙对洋人的物理科学也十分感兴趣,但也只是感兴趣罢了,并不觉得这些东西能够带给大清什么变化。
况且康熙对于现如今的大清大体上还是满意的,他自认为自皇父走后,他继承大清马背上打下来的皇位后,便夙夜忧虑,勤勤勉勉。
如今大清虽还是有地方在打仗,但是康熙有信心,这仗在今年之内一定能够结束。
到时候四海升平,百姓们安居乐业,已经是一个帝王最想做到的事情了。
至于西方洋人那些物理科学这些东西,当个爱好看看就好,像胤礽那般仔细研究,根本没有必要。
况且这些东西研究多了,还容易让人从四书五经中跳脱出来,若是百姓们都去研究这些,对于他这个帝王而言,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情。
且在康熙看来,研究这些也无法提高粮食产量,对于百姓们而言根本毫无益处,反而会增添社会负担。
因着种种原因,康熙对这些洋人的东西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的。
洋人依靠这些东西在他大清赚钱,但他大清地大物博,即便没有那些东西,只靠着茶叶丝绸便能比洋人赚的更多。
“胤礽。”康熙招招手,父子两人离得更近了一些。
“汗阿玛不反对你在闲暇时间研究这些东西,但你要始终记得自己的身份。”
“大清太子不能被这些东西分散了注意力,洋人的东西也不过尔尔,四书五经,儒家传统才是你如今更需要学习的东西。”
胤礽张口想要辩驳,但看着康熙语重心长的模样,终究是没有在此时同自己的父亲起冲突。
“汗阿玛放心,儿子知晓分寸。”胤礽低下头,表露出自己的温顺。
康熙脸上的表情的放心放松许多,“朕知晓你有分寸。”
康熙拍了拍胤礽的肩膀,“你不是一直想要拆开仔细研究洋人的钟表吗,朕这里还有两个,你今日全都带回去吧。”
父子两人的争执并未显露出来,康熙考教了一番胤礽的功课后,心满意足地投入自己繁忙的公务之中。
但胤礽在回到毓庆宫后,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老实,他翻了翻自己最近从小娜空间中学习到的相关笔记。
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埋头苦干。
半个月之后,在康熙接到尚可喜死讯而高兴的同时,发现了摆在书案上一封名为胤礽的长奏折。
而与此同时,在京都之中突然出现了一篇人人议论纷纷,忍不住每日催更的连载小说。
小说的名字十分简单粗暴,就叫《黄粱一梦——我来自未来》
第61章
《我来自未来》这本小说最初是刊登在报纸上的,从第一期开始连载,便引发了别样的狂潮。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所有人都对报纸上的故事念念不忘。
这故事第一期刊登时,大家只是看个热闹,但连载三章过后,已经是抓心挠腮等更新了。
“你看未来了吗?”
“今天茶馆说书的讲未来,快去快去,去晚了就没有地方了。”
“我想给未来的作者写信,询问他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写完。”
“对对对,我也要写,让作者直接写成书多好,报纸上的连载实在是不过瘾。”
“这作者到底是谁?怎可写出这种东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随着自己的心意改变,还有里面的女子,有些实在是不知廉耻!”
看未来的人有很多,喜欢未来的人有很多,但更多的是辱骂未来的作者,骂他不知廉耻,写这些东西来侮辱人的眼睛。
还有更多的老儒生聚集在贩卖报纸的摊贩前,义正严词要求知晓未来作者的真实姓名和地址,想要上门当面同未来的作者理论。
小摊贩们面对这些老儒生的要求,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们只是行商而已,这刊登校对报纸是衙门的事情,询问作者是谁,他们如何会知。
因此这些时日便经常能在街头巷尾看到几个儒生围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