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达念照例背上了篓子,出门去采松菇。
红松林在日月山的山脚下,每年到了六月时,林中的松菇便会多起来。
去红松林采的松菇,新鲜的最美味,但却不值钱。东岱市场上只有干松茸,往年卖给大唐的商人能换上不菲的报酬。只是今年又开始打仗,两国断了商贸来往,去东岱只能用松菇换些皮料,药材和大麦。
但大麦如今十分昂贵。自家半个月前收的大麦还没捂热,就被征收去了百谷城,兄长也跟着千本去了前线,如今生死未卜。
家里还有重病卧床的阿爹,每日只能喝羊奶度日。好在青海湖边水草繁盛,家里养的几只羊还算膘肥体壮,这让十六岁的达念心中多少还有些期望。
去红松林的路上,路过西海时,达念捡了些干牛粪。这些天不怎么下雨,草场上的牛粪干地很快。达念一路捡来,到红松林时,已是背了半框。
松林边缘已长了许多松茸,达念手忙脚乱地正自高兴,却忽然听见林中深处传来了一声马嘶。随后,一个高大的吐蕃武士骑着马从松林中闪出了身影,他手里提着一支铁斧,脸上的表情凶神恶煞。
达念心里一跳,手里捏着的松菇掉落在了地上。她赶紧跪了下来,伏低道了一声,“军本。”
那武士逼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三個汉兵,两个吐谷浑骑士,武士粗声粗气地问了一句,“松女,此处离最近的东岱还有多远?”
达念不敢抬头,“千鸟东岱就在此地西南三十五里!”武士点头,从马背上翻身下来,围着达念打量了一圈,汉兵站在一侧,目光阴冷。
那武士忽然道:“你是苏毗人?”
达念道:“早年前,松女一家就已经迁入了吐谷浑。只是在打扮上,还留了苏毗的风俗。”
“你家在何处?”
达念回过头,指着数里外的一座松木屋,刚想开口,那武士却已经伸出两只手指,掐住了她的下颌。
吐蕃武士蹲了下来,鹰隼般的目光直照在达念的脸上。
他打量着面前的少女,深红的脸颊上,因为吃痛,此时已淌下了两行泪水。武士面无表情,从鼻孔里喷出两道热流,一只手握住刀柄,缓缓地将腰间的弯刀抽了出来。
“别杀她。”
林中不知什么时候又踱出了十余骑人马。一个面色白净,柳眉凤眼却捂着嘴的年轻武士出声喝阻道,“让她带我们回去,我们需要找个落脚的地,吃点热的。”
“是!千本!”拿住达念的武士松开了手指,那力道一泄,达念便瘫软地倒在了地上,背篓里的松菇滑落了出来,露着篓子里装着的干牛粪。
那被唤作千本的年轻武士似乎叹了声气,右腿一跨,从马背上翻身下来。他招了招手,立时便有两个汉兵过来,搀扶着达念站起。另有个十四五岁的小武士,弯着腰,将地上的松菇一只一只拾起,重又丢回了她的背篓里。
千本做了个请的手势,达念战战兢兢地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人,又看了看身边的年轻武士,嚅嗫着嘴唇,语气像是快要哭出来了:“我兄长……我兄长也在军中……”
千本闭着眼睛,语气肯定:“别废话,带路!”
达念双手紧紧地抓着羊皮背带,走几步,便回头看看。吐蕃骑兵都骑在马上,慢慢地跟在她的身后。
离那松木屋还有二里地时,千本让达念停了下来。随后,三骑人马飞奔而去,围着木屋绕了一圈,然后向大队吹了口哨。
达念看见他们抽出了短刃,然后下马,气势汹汹地冲进了木屋。
“千本!家里只有阿爹,他已经得了重病,求千本不要杀他……”
那千本却是不理,骑在马上只一伸手,抓鸡似的就把瘦弱的达念抓上了马背,将她摆在了自己的身后。
“抓紧了!”
吐蕃武士从两侧飞奔而去,千本催动着马匹,健马打着响鼻跑动了起来,马背上异常颠簸,达念怕摔下马去,两手只好死死地抓住了那年轻千本身上裹着的羊皮捍腰。
到了木屋前,两个汉兵上来帮手,将达念扶下马去。
达念连忙冲进木屋,却见屋里一个老者,安然地躺在羊皮裘中,只是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自己。
“阿爹!”达念哭了出来,扑在老者的身上。
千本跟着走了进来,看了父女两人一眼,然后四下里转了转,用手里的刀鞘拨了拨柴堆和干牛粪,又到榻前掀了掀裘褥,发现并没有锐器和兵刃,便吩咐身边那高大的武士,“段柴,哨放五里之外,另留二人看门,哨位一个时辰一换,其余人,留屋内休整。”
那武士“唯”一声,立时带人又出了门。
达念怔怔地看着面前那年轻的武士,心中狐疑,却感觉阿爹在拉自己的手臂。
“是汉人。”
达念吃了一惊,对那千本道:“你们是唐人?”
“老人家眼神挺好!”那千本脱下了狐裘围脖,露出了嘴,不是赵正却又是谁?
他盘腿坐了下来,“当过兵?”
那老者点头,“旧年在石堡城入役,却是与你们唐军杀过两阵。”
“谁赢了?”
“唐军!”老者道:“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