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做红薯淀粉用了四十几斤红薯,最后得了五斤干粉。
那些红薯粉都让洛云宜仔细收了放好。
接下来一年浆肉要用的。
上次做淀粉她觉着有些累,所以今天只挑了二十几斤红薯。
反正家里新鲜的红薯她都装袋收进了仓库,以后闲暇的时候可以再做。
地窖里其实只放了些装着稻草的麻布袋子。
反正地窖的钥匙只有她有,日常使用的粮食她都是放在橱柜里的,外人也不知道她家的地窖有什么。
放袋子也只是怕哪天突然要开地窖,被人闯进来看到地窖里空荡荡的起疑心。
依旧是先清洗,刮皮,磨浆。
洛云宜和舒子英交换着干活,舒子英年底就要成亲,有些事情是真的得学起来。
这个时代和现代不同,在外行走的多是男子,女子主内,所以家事上确实需要多费心。
舒子英虽然年纪小,但是她对生活是充满了热情的。
知道是做吃的,她的动力越发充沛。
磨浆的步骤洛云宜只起了个头,剩下的舒子英一个人就给磨完了。
把粉浆洗出来静置,她又征询了洛云宜的意见,舀了面粉开始揉红薯渣馒头。
有她在,洛云宜今天几乎只动了动嘴。
鸡圈里每隔三五天就撒一遍草木灰。
鸡圈下边也撒了一层,方便清理鸡的排泄物。
把煮熟的红薯皮放凉了拌猪草喂鸡,小姑娘又手脚麻利地清理了鸡圈。
这一天琐碎的家务确实不少。
傍晚的时候洛云宜捡了十几个馒头让舒子英带走。
蒸的馒头很多,她一个人吃不了多少。
等明早舒宴犹过来的时候让他带些过去送给洛家人吃。
屋里小石头在抱着自己的脚丫子啃,自己跟自己也玩的很开心。
洛云宜给他做了磨牙棒,但是孩子在长牙,时不时地就觉得痒痒,想找些东西啃一啃磨磨牙。
只要不是坚硬细小的物体,洛云宜一般不怎么干涉他。
洛云宜拿了一节竹筒,戴上手套,拿着柴刀准备新制一个竹子锅刷。
家里的锅刷是搬家的时候买的,用高粱秸秆做的,她刷锅刷的勤,泡水太多,秸秆有些糟了。
其实刷锅刷筲箕,用竹子锅刷更好使。
洛云宜想着简单,干脆自己动手做。
竹子半干未干的时候截下一节,先用柴刀分成一厘米的竹片,不用劈到竹底;
每片竹片细分成一毫米左右的蔑片,最里层的篾片是脆的,用竹片把它杵断。
一段竹节,能分成十几份竹片。
洛云宜这个新手磕磕绊绊地忙活了好久才把这一步做完,分的篾片厚度还不均匀。
洛云宜都想叹气了。
这东西在村里篾匠那里也就一文钱一个,她何苦给自己找这份工?
本意是打发时间,现在半途而废,倒显得她之前投入的时间浪费了。
所以洛云宜还是叹着气,用柴刀把篾片又劈撕成了一毫米厚的细丝。
当然,她尽力做到最好,撕出来的丝也不太均匀,最后的成品只能说可以用,但是不美观。
可能是娱乐方式太少,这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洛云宜竟然还被激发了斗志。
把小石头哄睡了之后,洛云宜又拿起柴刀,开始制作她人生中的第二把竹子锅刷。
既然一节完整的竹节她劈不好,那就干脆劈成竹片,最后做完挑做的好的绑起来。
她就不信了,这么点小事就能把她难倒?
有个词叫“熟能生巧”,还有个词叫“唯手熟尔”。
经过洛云宜反复地不信邪,一晚上劈开了三个竹节,她终于收获了一把既美观又实用的竹子锅刷。
洛云宜的‘犟’劲儿终于消散,把堂屋收拾干净,躺在床上的时候,她在想:有些钱确实该别人挣,下次她还是掏钱买锅刷吧,反正一年她也用不坏几个刷子。
第二天上午,洛云宜背着小石头,跟舒子英一起上山去捡松针。
这边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绿色,山上是树像是一直都是绿的。
不是叶子不会枯黄,是新旧更迭,一直有新叶在长,看着就好像一直都是那么绿。
变化最明显的是春天,那时候新发的嫩芽最多,放眼望去,山上是鲜嫩的青和深沉的绿,青绿交错,是最能看到变化的季节。
这会儿她们也不走太远,就在山脚下,松树下落了许多松针,黄绿的颜色证明它们还没有完全干枯。
松针可以点火,不过这时候的松针薅回去还要自己晒干,加上地里有活,好多人都要等十月份才会带着钉耙上山,把已经干了的松针薅回家做引火柴。
洛云宜带了个篮子,此行她们的目的就是这些松针。
不过捡回去不是引火,是做松针罐子。
所以没干的松针更合适。
随便抓一把松针,另一只手慢慢抽选合适的。
挑剩的就随手装进麻布袋子里。
来都来了,带点引火柴回去不过是顺手的事。
挑出来的松针带回家后还要用水搓洗几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