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道济和尚在人间已经七世为僧,原降龙罗汉入凡度化众生而应化人间。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显示圆寂假脱化而暗中留形住世继续在人间行侠仗义,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普度众生。
此元朝已灭,大明王朝刚刚建立,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当皇帝一心为百姓着想,道济和尚见大局已定,自然安心了不少。
此时的道济和尚经过百来年的修行以及积累功德,所证道的果位已非仅仅是小乘的罗汉果位,已经达到了大乘菩萨的十地菩萨中的八地的菩萨了。八地菩萨的境界是功德任运增进,烦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称为不动地,也就是永不退转的大法身大菩萨境界了。
为使读者更加明白了解关于十地菩萨各境界,在此一一分解。
?十地菩萨包括以下十地?:
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着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于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由于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于菩提,是故欢喜踊跃,所以称为欢喜地。
?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称为离垢地。
?发光地?: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依教奉行,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四无量定,德性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称为发光地。
?焰慧地?: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袪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智慧之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佛道,所以称为焰慧地。
?难胜地?: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称为难胜地。
?现前地?: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为现前地。
?远行地?: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称为远行地。
?不动地?: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烦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称为不动地。
?善慧地?: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亦无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称为善慧地。
?法云地?: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了。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润泽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
十地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即指十种地位,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又作十住。地,梵语 bhu^mi,乃住处、住持、成就之意。即住其位为家,并于其位持法、育法、生果之意。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大地能生长万物,故佛典中常以‘地’来形容能生长功德的菩萨行。‘十地’即指十种菩萨修行的重要阶位。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
进入第八地,名‘不动地’。怎么叫不动呢?第七地的无相行,还是有功用的,八地是无相而又无功用的。到了这,智慧、功德都任运地增进,烦恼也不再起现形。不为烦恼所动,也不为功用所动,所以叫不动。如人在梦中渡河,用尽一切伎俩,艰苦地用力过去,忽然醒来,就一切功用都息了。三界修所断的烦恼,过去没有断尽,但不致引生危险。因为菩萨并不急急的要断烦恼,只要能控制就得了。有时,还可利用烦恼,作自利利他的方便。但进入第八地,烦恼障已不断而自然断尽;所以在菩萨阶位中,八地得无生法忍,才尽断三界惑,如阿罗汉一样。八地菩萨的无相行,证无分别法性,得无生法忍,都可说与阿罗汉的证入涅盘一致。而断尽三界烦恼,也与阿罗汉一样。
《十地经》说︰菩萨进入第八地,要入涅盘。以佛的加持力,菩萨的本愿力,当然不会像小乘那样入涅盘的。从此进入真正的不共之二乘的菩萨道。五地菩萨极艰难而能进入的大乘深境(无相行),到这才完全到达。约十度说,八地的大愿,最极清净,所以能于无相无功用行中,起如幻三昧,于三有中,普现一切身,普说一切法。如普门大士观世音菩萨那样,‘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都是八地以上的深行菩萨境界。无相行中,不但能知有如幻,而且是显现如幻(无戏论相),与空性平等不二;八地菩萨纯无相行,所以说八地菩萨起如幻三昧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