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承易大哥的吉言,不过话又说回来,就我闺女这长相不敢说十里八乡,但是在我们附近几个村子可是数一数二的,到时候必须得给她找个好人家。”听到自家的闺女被人夸,秦元沧心里也是很高兴。
贾东旭急的在桌子下面直搓手,易中海瞟了一眼,这孩子真是沉不住气。
用脚碰了碰贾东旭,又用两个手指夹了夹,贾东旭秒懂,赶紧从兜里掏出烟,递给秦元沧一根,又给易中海一根。
还行,这孩子还没傻到家,易中海帮着把油灯罩子取了下来,给秦元沧和自己点上火。
易中海抽了一口烟,一边画大饼一边吹嘘起自己的徒弟来:“二柱子兄弟,你看我这个徒弟怎么样?他今年二十一,是我们轧钢厂的正式工,一月工资二十八万。听说明年我们轧钢厂也要学人家东北实行工资八级制,到时候工资可能会更多。”
秦元沧抽着烟认真打量起贾东旭,这小伙子长得倒不差,模样还算周正,姑娘嫁到城里也算是有个好去处,就是有点远,人品也得打听打听,留了一个心眼回道:“易大哥,这事我个人是同意的,不过我要和淮茹还有她娘商量下。”
这年头说对象到结婚基本都是极速,双方看对眼了就扯证,不像后世要谈很久的恋爱。
“应该的应该的,来,秦老弟咱们在走一个,东旭还赶紧倒酒。”易中海笑着说道。
“好嘞!”贾东旭乐得脸上跟屁呲的一样,连忙拿起酒坛给秦元沧满上。
三人喝着酒又聊了一会,秦元沧也反向打听了许多,知道易中海是轧钢厂的大师傅,贾东旭家里就一个老娘两间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归比农村要强上一些。
为什么说要强上一些,因为农村按人头分了地,一年两季,只要勤快些不在像以前那样饿肚子了,农闲时还能搞搞副业。
这时的京郊农村更有盼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像城里吃喝拉撒到处都用钱。
不过后期随着公社的出现,各地农村在工分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有的农村一个工分可以在一块以上,有的农村工分只有一毛,甚至一毛都不到。
哪怕到了六十年代,像京城、盛海周边农村的生活也不是其它农村可以相比的,根据京城志记载,1964年京城农村,人均收入是142元,生产队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小工厂和副业,住的比城里又宽敞。
上面同时还记载1961年京城的救济户救济标准一口之家是8.7元,二口是13.15元,三口是17.8元,三口以上每增加一口就多补助3.95元。
这些补助里面包含了细粮、粗粮、蔬菜、调料、水电、料禾(煤球、劈材)、房租等等,不然原剧中老聋子怎么可能一下子倒卖六十多斤粮票。 救济户和困难户有一定的区别,按照当时的政策,困难职工家庭是可以向厂里申请补助的。
原剧中贾家大概率是有补助的,不知道是故意隐去还是让编剧漏了。
很简单,钱是有数的,一家五口每月光粮食得150斤上下吧,哪怕全是粗粮,当时粮店棒子面的价格在0.09元上下,黑市的价格那就另说了,这就将近15元,如果算上细粮的话,花费会更多。
不生病的情况下,再去掉肉、油、蔬菜、各种调味品、水电煤、布料、房租、各种生活和学习用品等等这些固定开支,每个月还剩个鸡的毛钱。
还有贾张氏的止疼片和3块养老钱,27.5的工资得倒挂多少钱才够活下去?
当然如果有人非得抬杠说这些都是假的,我们老家怎么怎么样的穷,那就没办法了。
就好比后世拿你家县城的房价、福利对标京城、盛海的房价、福利一样。
至于后来为什么农村人向往城市,主要是实行了农养工,资源往城市堆积,还有口粮问题,再加上让那三年实在是给闹怕了,城市有定量有补贴,最困难的时候也只是单纯的吃不饱饭。
三人吃过饭走出堂屋,坐在院子里继续聊天,把地方腾出来让女人和孩子吃,桌子上还剩不少菜。
不得不说易中海人情世故拿捏的很到位,他很少动筷子,窝头倒是吃了不少,自己不吃也不让贾东旭吃,这老登每次看到贾东旭多动几下筷子就踢上一脚,搞的小贾一头雾水只吃了个半饱。
秦元沧从东屋墙头处的草堆里拽了一把草递给贾东旭,说道:“东旭,夜里蚊子多,这是艾草你拿到西偏屋点上熏一熏。”
“谢谢秦叔!”
贾东旭接过艾草屁颠屁颠的熏蚊子去了。
“易大哥,你们吃好了?”潘云香领着两个半大小子,后面跟着秦淮茹走进院里。
“吃好了,你赶紧领着孩子们进屋吃饭吧。”易中海笑呵呵的回道。
“行,你们先聊着。”
村东头秦世康家,屋里除了秦世康老两口还有四个毛孩子,都是秦世康的孙子,至于他的两个儿子早就被撵回各自的家去了,就杀了一只鸡,哪里够那么多人吃的。
刘平安放下筷子,抹了抹嘴:“大娘炖的鸡真是一绝。”
鲁大娘伸手从馍筐里又拿出一块饼递了过来:“你这孩子,肉都没吃几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