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
“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
刘平安坐在小轿车上,哼着小曲,心里暗笑:娄老登,我可是给你准备了一套大餐,至于能不能吃的下去,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桌子上的那些菜,刘平安有的会做有的不会做,会做的但做不好,目前手艺还没偷学到家。
都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之前第二次囤物资的时候,让蔡全无在八大楼订了很多,全被刘平安放到了空间里,端出来还冒着热气呢。
不知不觉很快就到了大栅栏小院,刘师傅帮着把东西拿到小院,等他离开后,随手收进了空间。
夜幕很快降临,书房也亮起了灯。
刘平安背后放了个棉垫,斜靠在罗汉床上,手里翻着淘换来的《万病回春》,这本古籍是明代大医龚廷贤万历十五年所着。
龚廷贤当时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赞为“天下医之魁首”,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在脾胃保养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
翻了一个来小时,刘平安进入空间,拿起汤姆逊冲锋枪对着三十米外的木头靶子点了几梭子。
看着靶子上的弹孔,把枪收了起来,来到泉眼边洗了个澡,准备睡觉。
次日早晨,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看样子随时要下雪。
刘平安把五个装满东西的麻袋放到大院门后,就去了王记货栈。
走进货栈,便看到王记货栈的老板王四海在盘货,开口道:“王老板,我师兄昨天在你这里雇的马车准备好了吗?”
王四海抬头看到是刘平安,笑道:“李掌柜和我说过了,拉货的老李叔侄在后院等着呢,你自己过去找他吧。”
刘平安把钱付掉,转身去了后院,平时一个人偶尔搭个车还行,要是人多就得交钱了,毕竟人家也是做生意的。
来到后院,老李坐在大车旁抽着旱烟,小李在给另一辆马车套笼套。
“李师傅,咱们等下还得拐一趟南锣鼓巷。”刘平安给他丢了一支烟说道。
“成,等青山套好笼套,咱们就赶紧走,看这天随时要下雪,到时候路上就不好走了。”李师傅吸了口旱烟,回道。
等了七八分钟,三人赶着两辆马车出了后门,先去了大栅栏把东西装上,然后直奔南锣鼓巷。
来到68号院,大姑一家早已在大门口等着了,把东西放到另一个马车上,开始往昌平赶去。
路上冻的另外小哥仨直打哆嗦,不过运气还不错,半晌午到了昌平镇上才开始下雪。
老李叔侄赶着马车一路送到刘平安家,约好了回去的时间,几人把东西卸下来。
刘正华在屋里听到动静走了出来,开始一起往家搬东西,刘平安一手提一个麻袋率先走了进去。
推开门走进堂屋,老娘抱着小妹在陪着老太太说话,老太太看到是刘平安进来,起身拉着刘平安的手,笑道:“乖孙回来了!外面冷不冷?”
“你这孩子可算回来了,您奶奶这几天老是在念叨你哥俩。”老娘刘秀娥看着儿子回来了,开心道。
刘平安看着老太太那满是关怀的眼神,心头不知怎的突然一酸,强行笑道:“奶奶!我不冷,我哥还有大姑一家都回来了,您老快出去看看吧。”
“好好好!”老太太说着话,就往屋外跑。
“老太太您慢点,当心滑倒,外面下着雪呢。”吓的刘平安,疾步上去扶着老太太往外走,都没来的及喊声老娘。
张兰英领着小宛莹也跟着出了屋。
“老娘”
“姥姥”
“奶奶”
“舅妈”
......
几人看到老太太和张兰英从屋里出来,连忙问好。
乐的老太太不是拉拉这个的手,就是摸摸那个的头,又心疼的嘴里念叨:“手都咋那么凉啊,把孩子们冻成啥样了,都快赶紧进屋。”
刘秀娥扶着老太太,众人拿着东西跟在后面走回堂屋。
一进屋老太太就把刘平义叫到跟前,拉着手问东问西,可能是刘平义回来的次数少,又或许老一辈传下来的“长孙幺儿”。
这个时代都习以为常,没什么好嫉妒的,不是还有句老话么,“靠老大,疼老幺,最不待见是当腰”,刘平安从小就挨过一次揍,还是上次因为分地的事,刘平义以前那是隔三岔五的被老爹揍。
刘正华走到旁边炕口处往里面又加了些木材,王景辉也靠了过去,两人聊了起来。
刘平安抱起正在吃着奶糖的小妹,领着王波王涛去了隔壁屋的炕上坐着了,炕道都是连通的,三人一起逗着小宛莹。
刘平安正在炕上乱爬,小宛莹骑在他身上“咯咯咯”笑着,左右还有两个护法。
刘正华走了进来,拍了一下刘平安的腚,说道:“赶紧起来,拿上些你带来的东西,咱们去你大爷爷那一趟。”
刘平安把小妹抱了下来,丢给王波,和老爹拿上东西就去了大爷爷家。
在路上,爷俩提着东西一前一后的走着,刘正华停下脚步,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