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喝三次汤药,在那边排队取汤药。
这三日就留在泸州,待完全退烧后再回去。那边派发汤药的人会带你去客栈。”
简短地交代后,沈云婉就挥手让下一个人上前。
刘泽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沈云婉一眼,便往那边走去。
而后荷花镇的其他人也随他排在那条队里。
领取到汤药后,一个人就将他们领到那客栈。
一栋的客栈住得都是发烧的病患,每日有人发汤药,施粥。
基本三日后这里的人就不会反复发烧,体温恢复到正常。
虽然没有什么肉食,但是那一碗碗白粥喝进去,身体就感觉暖暖的,一股热气在体内窜。
一日后,刘泽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好了许多。
不再酸疼乏力,而且身体比以往更有精气神。
他眼中的疑惑更浓了。
在客栈的几日,他已经跟这里的人混熟了。
才知道沈云婉是朝廷派下来的医官。
刘泽听着百姓对沈云婉赞不绝口。
他端着一碗汤药,细细地品,即使再淡,他也品出了草药外的味道。
当初她在荷花镇开的百货铺,就不是平安村的一个农妇能想到的。
刘泽眯着眼,看着汤药中自己的影子,既陌生又熟悉。
到现在他都有些不习惯汤药中的脸。
他不知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个朝代,刚来不久就发生了洪涝。
好在他果断让百姓撤离,才没有造成性命的损失。
只是灾后重建,在这个朝代估摸着会异常艰难。
所以他才会带着人来泸州,除了拿些退烧,也想见见知县和从京城下来的赈灾大使。
想着能拿到一些重建荷花镇的财物。
想不到会让他发现汤药的奥秘。
可是,不属于这个朝代的药物,那是从哪里来的?
三日后,不仅刘泽,他带来的村民们都已经退烧了。
神清气爽的很。
泸州城的患者是少了,但人依然越来越多,毕竟这里每日都有吃的,虽说馋了沙子,但总比没有的好。
刘泽去衙门那个诊摊找到沈云婉。
“沈大夫,荷花镇这几日应该还有发烧的病患。
不知能否将退烧的药方给我,我回去也让人熬些退烧汤药,给大家喝一下。”
沈云婉深深地看了对方一眼,“刘镇守,你可以让人带些汤药回去,带多些也不用担心会坏。
这是草药熬制的,三日内都能喝。一般情况下,喝三天就能退烧了。”
刘泽见沈云婉不肯松口,便想起客栈的粥,“我在客栈住了三日,退烧后身体感觉更精神了。不知是不是喝了客栈的粥。
那粥是用什么熬的?我想着回到荷花镇也熬上些粥,让百姓喝一些,身体能好些。
你也知道这段时间,百姓都受苦了。”
刘泽双眼盯着眼前的人,不错过她脸上一丝一毫的表情。
沈云婉背靠着椅子,往后看了看,打量了眼前的人。
她怎么感觉这个刘泽是来打探她底细的。
“那就是普通的白粥,你可以问问客栈的伙计。粥也不是我熬的。”
只是见沈云婉并没有松口的意思。
便不再追问,让村民们带了些汤药回去。
泸州城的人越聚越多。
免费的施粥和馒头供应已日益艰难。
施粥摊上,
“这是粥吗?稀得都能照出我的影子了。他们当官的吃香的喝辣的,就给我们百姓喝水吗?”
“就是,这馒头一顿从两个变成一个,如今这一个还越来越小。”
“可不是,还说帮我们重建家园。朝廷什么也不给,我们怎么重建,房子也没了,庄稼也没了。”
“还以为从京城来得赈灾大使真能为民做主,想不到也是一样的同流合污。”
“朝廷拨的粮食和银子肯定是让他们这些当官的拿到自己的口袋了。”
……
排队的百姓看着粥里面没有几粒米,而且馒头不仅少了还小了。
短短几日,他们已经习惯了排排队就能领馒头和粥的日子了。
已经忘记前几日他们在生死之间挣扎的样子。
平安村里正听见人群中的人诋毁林成峰,气得上前理论,“你们瞎说什么!如果不是林大人从京城带来赈灾粮。你们还能有机会站在这里编排他们吗?你们这群不知道感恩的东西!”
“他身为朝廷命官,粮食也不是他给我们的,而是朝廷给的。
而且现在我们吃得有粮食吗?”
人群中的一个男子拿着一碗粥,怼到里正的面前。
吓得里正往后退了半步。
站在里正身后的林成闫,将里正拉到他身后,“你想干什么!有本事就别领。吃着碗里的,碗还没放下就开始骂。
就你这样的人,还重建什么家园,直接上山当土匪了,直接去抢好了。”
“就是,吃了几日的馒头,就以为自己能日日能吃上馒头,就算没有这洪涝,你在家一年到头能吃上几次馒头。
还嫌弃粥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