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章 险境(1 / 2)

直至安绥府最终被南邦彻底控制,姜氏外祖父才觅得一线生机,借口身患重病,渴望落叶归根,在家乡度过余生,才侥幸获得了重返故土的恩准。

他们选择的目的地,正是那座曾经充满温馨回忆的黎知县。

从此,姜家人在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们隐姓埋名、低调行事的新生活,将过去的荣耀与伤痛一并埋藏。

姜家人颠沛流离的命运,在前往安化府的途中,意外地与另一位年轻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此人名为姜翰毅,一个来自异乡、仅因一时兴起游历至燕州的旅者,却不料恰逢燕州最为风雨飘摇之时。

尽管年姜轻轻,仅有十七岁,姜翰毅却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与勇气。

在亲眼目睹随行的同伴纷纷陨落在叛军的屠刀之下后,他孤身一人,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敏捷,如同狡兔般在叛军的重重封锁中找到了生存的缝隙,拼死杀出一条血路。

正当姜翰毅精疲力竭、行将崩溃之际,命运的红线将他引向了姜家。

是姜家人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宛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这个几近绝望的青年的心田,救他于危难之中。

事后,姜翰毅利用自己家族的力量,不仅确保了姜家一行人的安全转移至远在江州的避风港,更巧妙地借助姜家在江州的影响力,为姜家铺设了一条“新身份”的桥梁,让他们得以在官方记录中从安绥府“迁移”至安化府,从而规避了因燕州分裂带来的种种潜在威胁。

这一系列精心策划,充分体现了姜翰毅的深远考虑与细腻心思,他深知燕州分裂的复杂局势足以给姜家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事实证明,他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时光回溯约莫二十年前,当朝的先皇在历经数次武力收复燕云州未果后,终于采纳了太师的进谏,与南邦开启了一种名为“互市”的外交模式,试图以此作为沟通的桥梁。

这一策略虽为燕云州与燕南州的民众创造了一些微薄的交流机会,但双方的往来依旧受限于繁复严格的限制。

燕云州的百姓若想前往燕南,不仅每次仅限一人,而且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返程,否则,逾期不归者的家人将承受严厉的惩处。

南邦方面,对于接纳燕南的移民同样设定了众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这一切,在先皇心中,无疑是一块难以抚平的伤疤,燕州的分割成了国家难以启齿的隐痛。

为了不让这份耻辱与痛楚继续蔓延,先皇采取了铁血手腕,使“燕州”二字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成了人们言语中的禁忌。

人们口中的“燕南州”,仿佛成了一种默认的替代,让人几乎忘记了这片大地曾有的完整历史与辉煌。

在学堂的讲坛上,偶尔会有好奇的学生提问,为何燕南州独树一帜,只管辖两个府县?

教师们往往在这样的追问下面色微变,随后用“朝廷划定疆域”这样泛泛之谈的说辞敷衍过去。

在这样的氛围中,“燕州”这个名字背后的真实故事,似乎已被时间的沙尘所掩埋。

直到墨奕宸,这位年轻气盛、执着追梦的青年,在偶然间翻阅古籍,从一幅斑驳陆离的古老地图上发现了“燕云州”曾是大夏帝国版图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便不顾一切地踏上追寻燕州分治真相的旅途,哪怕这意味着要直面先皇的怒火与随之而来的严惩。

真相大白后,他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让燕云州重新完整,遗憾的是,他的热忱并未获得先皇的理解与支持,反而招来了更多的嫌恶与排斥。

姜翰毅在成为他的导师并逐渐获得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之后,心中沉积多年的重石终于寻到了释放的契机。

那是一个关于忠诚与牺牲的悠长故事,追溯至十多年前的风云岁月,姜家与他并肩作战,怀揣着共同的理想,誓要夺回那片被历史尘埃覆盖的燕云州土地。

在那个充满不确定的年代,姜翰毅运用其智慧与人脉,谨慎地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触及了远在姜家外祖的温暖港湾。

通过无数次深夜的密谈,他发现姜家人的心中也燃烧着归乡的热切火焰,那是一种跨越千里,仍旧炽烈的思乡之情。

于是,精心编织的计划在月光下悄然铺展开来。

姜家那位年仅五岁,天真烂漫的小五,在一片伪装的病弱与沉默中,肩负起了家族的重托。

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他被秘密送往了燕云州,成为了安绥府黎知县家中的一份子,隐藏起自己的真实身份,化身为一粒静待春风的种子。

而为了这个计谋的完美无缺,姜家外祖早在小五降生之时便巧妙编织了一张谎言之网,向外界宣告了一个体弱多病、深居简出的虚构孙子的存在。

这份用心良苦,只为守护那一丝渺茫的希望。

“在那之后,即便是你的几个兄长,也对此浑然不知。”

姜明珠的声音在夜色中轻轻飘荡,“直到八年前,你的二哥与四哥在一次燕南的游历中,偶然间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寻常。他们在姜家的探访中发现,你的舅舅其实育有一子,且这孩子一直被隐藏在世人视线之外秘密抚育。如果不是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